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图表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电磁兼容试验和不确定度发展的现状 | 第12-21页 |
1.2.1 电磁兼容和不确定度相关术语及概念 | 第12页 |
1.2.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及其仪器概述 | 第12-15页 |
1.2.3 浪涌抗扰度试验及其仪器概述 | 第15-17页 |
1.2.4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及其仪器概述 | 第17-19页 |
1.2.5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区分 | 第19-21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 第22-33页 |
2.1 计量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一般流程 | 第22页 |
2.2 测量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2.3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 第23-32页 |
2.3.1 不确定度的分类 | 第23-24页 |
2.3.2 A 类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 第24-25页 |
2.3.3 B 类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 第25-29页 |
2.3.4 合成不确定度的计算 | 第29-31页 |
2.3.5 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 第31页 |
2.3.6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静电放电抗扰度类仪器计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 第33-43页 |
3.1 静电放电抗扰度类仪器的计量校准方法 | 第33-36页 |
3.1.1 静电放电模拟器的结构 | 第33页 |
3.1.2 校准条件 | 第33-34页 |
3.1.3 校准方法 | 第34-36页 |
3.2 静电放电抗扰度类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 第36-42页 |
3.2.1 放电波形的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 第36-39页 |
3.2.2 上升时间的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 第39-41页 |
3.2.3 至半波电压值有效时间的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浪涌抗扰度类仪器计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 第43-52页 |
4.1 浪涌干扰度类仪器的计量校准方法 | 第43-45页 |
4.1.1 浪涌干扰度类仪器计量性能要求 | 第43-44页 |
4.1.2 校准条件 | 第44页 |
4.1.3 校准方法 | 第44-45页 |
4.2 浪涌抗扰度类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 第45-51页 |
4.2.1 放电波形的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 第45-48页 |
4.2.2 开路电压波前时间的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 第48-51页 |
4.2.3 其他有关波形时间的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 第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类仪器计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 第52-59页 |
5.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类仪器的计量校准方法 | 第52-53页 |
5.1.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类仪器计量性能要求 | 第52页 |
5.1.2 校准条件 | 第52-53页 |
5.1.3 校准方法 | 第53页 |
5.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类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 第53-58页 |
5.2.1 单脉冲电压峰值的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 第53-56页 |
5.2.2 单脉冲上升时间的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 第56-58页 |
5.2.3 其他有关波形时间的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 第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