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物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引言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6页
    2.1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第13-15页
        2.1.1 古希腊——生活道德教育第13页
        2.1.2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第13-14页
        2.1.3 裴斯泰洛齐——居室教育学第14页
        2.1.4 斯宾塞——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第14页
        2.1.5 杜威——教育即生活第14-15页
        2.1.6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第15页
    2.2 教学生活化相关文献综述第15-19页
        2.2.1 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第15-17页
        2.2.2 国内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成果第17-19页
        2.2.3 国外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成果第19页
    2.3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文献综述第19-22页
        2.3.1 农民工子女概念的界定第19-20页
        2.3.2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研究第20-22页
            2.3.2.1 国外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研究第20-21页
            2.3.2.2 国内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研究第21-22页
        2.3.3 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基本情况第22页
    2.4 教学生活化研究的相关教学理论基础第22-26页
        2.4.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22-23页
        2.4.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第23页
        2.4.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3-24页
        2.4.4 掌握教学理论第24页
        2.4.5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第24-25页
        2.4.6 杜威“学校即社会”和“做中学”教育理念的启示第25页
        2.4.7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启示第25-26页
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案第26-33页
    3.1 问题的提出第26-27页
    3.2 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27-31页
        3.2.1 研究的必要性分析第27-28页
        3.2.2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第28-31页
    3.3 研究内容第31页
    3.4 研究方法第31-33页
        3.4.1 文献综述法第31-32页
            3.4.1.1 政策法规、《标准》类第31页
            3.4.1.2 文献类第31-32页
        3.4.2 调查方法第32页
            3.4.2.1 问卷法第32页
            3.4.2.2 访谈法第32页
            3.4.2.3 网络及电话调查法第32页
        3.4.3 实验法第32页
        3.4.4 数理统计法第32页
        3.4.5 逻辑分析法第32-33页
    3.5 研究目标第33页
4 调查概况第33-65页
    4.1 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生活技能调查概况第33-38页
        4.1.1 调查概况第33页
        4.1.2 研究工具第33-34页
        4.1.3 调查数据分析与结果第34-38页
            4.1.3.1 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生活技能的总体情况第34-36页
            4.1.3.2 不同性别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生活技能的差异分析第36页
            4.1.3.3 不同年级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生活技能的差异分析第36-37页
            4.1.3.4 调查结论及启示第37-38页
    4.2 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物学教学生活化调查概况第38-64页
        4.2.1 研究对象第38-39页
        4.2.2 研究工具第39页
        4.2.3 研究程序第39页
        4.2.4 学生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9-48页
            4.2.4.1 学生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与体验第39-40页
            4.2.4.2 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来源第40-42页
            4.2.4.3 学校教学生活化的现状第42-43页
            4.2.4.4 学生对生物学课堂的情感现状第43-44页
            4.2.4.5 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传播情况第44-45页
            4.2.4.6 学生自身的生活常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状况第45-48页
        4.2.5 学生调查数据结果与分析第48-51页
            4.2.5.1 学生对生活的态度积极,注重在生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第48页
            4.2.5.2 学生学习兴趣来源以实物为主,教师成为兴趣中的主力军第48-49页
            4.2.5.3 生物学教学生活化在农民工子女学校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第49页
            4.2.5.4 学校现阶段生物教学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第49页
            4.2.5.5 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传播力度不够第49-50页
            4.2.5.6 学生生活技能水平需要加强第50-51页
        4.2.6 教师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1-62页
            4.2.6.1 教师对生物学课程标准的了解情况第51-53页
            4.2.6.2 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的了解情况第53-54页
            4.2.6.3 教师在生物学课堂中进行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情况第54-56页
            4.2.6.4 教师在生物学课堂中实施教学的现状第56-58页
            4.2.6.5 教师在生物学课堂中实施教学生活化的障碍第58-60页
            4.2.6.6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习惯情况第60-62页
        4.2.7 教师调查数据结果与分析第62-64页
            4.2.7.1 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标准》不了解第62页
            4.2.7.2 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的了解情况与实施程度不符第62页
            4.2.7.3 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是教师难以实施教学生活化的最大障碍第62-63页
            4.2.7.4 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第63-64页
            4.2.7.5 教师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亟待转变第64页
    4.3 农民工调查结果与分析第64-65页
5 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生物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第65-86页
    5.1 实践研究概况第65-66页
        5.1.1 实践研究的对象与实验方法第65-66页
        5.1.2 实验前测及结果分析第66页
    5.2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第66-81页
        5.2.1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生活化第67-70页
            5.2.1.1 知识目标第67-68页
            5.2.1.2 能力目标第68-69页
            5.2.1.3 情感态度价值观第69-70页
        5.2.2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生活化第70-73页
            5.2.2.1 对教材中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的处理第70-72页
            5.2.2.2 拓展教材中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的处理第72页
            5.2.2.3 开发生物课外活动资源,密切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第72-73页
        5.2.3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式的教学生活化第73-74页
            5.2.3.1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关系第73-74页
            5.2.3.2 倡导探究性学习,搭建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第74页
        5.2.4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手段的教学生活化第74-80页
            5.2.4.1 案例教学法第74-75页
            5.2.4.2 角色扮演法第75-76页
            5.2.4.3 游戏教学法第76-77页
            5.2.4.4 故事教学法第77-78页
            5.2.4.5 图片教学法第78-79页
            5.2.4.6 社区漫步法第79页
            5.2.4.7 开放空间教学法第79-80页
        5.2.5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教学生活化第80-81页
    5.3 教学实验后测结果分析第81-83页
    5.4 研究结论第83-85页
        5.4.1 生物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水平第83页
        5.4.2 生物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水平第83页
        5.4.3 生物学教学生活化对改变学生的性格特征有促进作用第83页
        5.4.4 生物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第83-84页
        5.4.5 生物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督促教师的不断学习第84页
        5.4.6 生物学教学生活化对师生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第84页
        5.4.7 生物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农民工关注子女的教育生活问题第84-85页
    5.5 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应遵循的原则第85-86页
        5.5.1 科学的原则第85页
        5.5.2 全面发展的原则第85页
        5.5.3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第85页
        5.5.4 身心发展一致的原则第85-86页
        5.5.5 以教材为主的原则第86页
        5.5.6 体验性的原则第86页
6 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物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建议第86-90页
    6.1 政府及教育部门规范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学行为第86-87页
    6.2 开展课外活动,加强生物实验课程的实施第87页
    6.3 组织农民工子女学校与城市公办学校互建交流平台第87-88页
    6.4 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互助协作的教育机制第88页
    6.5 增强教师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第88-89页
    6.6 教师以生物教材为依托,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第89页
    6.7 农民工家庭增强对子女的教育力度第89-90页
    6.8 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第90页
7 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附录 1第94-96页
附录 2第96-98页
附录 3第98-100页
附录 4第100-102页
附录 5第102-104页
附录 6第104-110页
附录 7第110-115页
附录 8第115-119页
附录 9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标准研究
下一篇:师生关系、性格优势与大学生适应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