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6 本文特点和创新 | 第13-15页 |
第2章 农行龙岩分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概况 | 第15-27页 |
2.1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内涵和特点 | 第15-16页 |
2.2 国内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沿革 | 第16-18页 |
2.3 农行龙岩分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情况 | 第18-27页 |
2.3.1 农行龙岩分行基本概况 | 第18-19页 |
2.3.2 龙岩市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19-21页 |
2.3.3 龙岩市汽车消费信贷金融同业比较 | 第21-23页 |
2.3.4 农行龙岩分行汽车消费贷款发展特点 | 第23-27页 |
第3章 农行龙岩分行汽车消费信贷问题及原因剖析 | 第27-35页 |
3.1 农行龙岩分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发展存在问题 | 第27-31页 |
3.1.1 贷款风险明显偏高 | 第27-28页 |
3.1.2 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 第28-29页 |
3.1.3 贷款管理难度加大 | 第29-31页 |
3.2 农行龙岩分行汽车消费贷款问题原因剖析 | 第31-35页 |
3.2.1 业务方面的原因 | 第31-32页 |
3.2.2 信用方面的原因 | 第32-33页 |
3.2.3 操作方面的原因 | 第33-35页 |
第4章 农行龙岩分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模式的优化 | 第35-51页 |
4.1 龙岩市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的趋势 | 第35-36页 |
4.2 农行龙岩分行汽车消费贷款应采取的模式 | 第36-38页 |
4.2.1 “间客式”模式简介 | 第36页 |
4.2.2 “直客式”模式简介 | 第36-37页 |
4.2.3 “间客式”与“直客式”利弊比较分析与选择 | 第37-38页 |
4.3 农行龙岩分行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管理模型的构建 | 第38-43页 |
4.3.1 信贷风险的分类 | 第38-39页 |
4.3.2 信贷风险的识别方法 | 第39-40页 |
4.3.3 建立信贷风险评估模型 | 第40-43页 |
4.4 农行龙岩分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流程优化 | 第43-48页 |
4.4.1 准入条件 | 第43-45页 |
4.4.2 发卡流程 | 第45-46页 |
4.4.3 放款及本车抵押登记、撤押流程 | 第46-47页 |
4.4.4 风险预警及处置 | 第47-48页 |
4.4.5 到期管理 | 第48页 |
4.5 农行龙岩分行汽车消费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第48-51页 |
4.5.1 严格执行“三亲见”制度,确保业务真实和有效 | 第48-49页 |
4.5.2 尽职开展调查 | 第49页 |
4.5.3 加强监管 | 第49-50页 |
4.5.4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 第50页 |
4.5.5 加强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管理 | 第50-5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结论 | 第51-52页 |
5.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60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