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积极心理干预对提升青年肿瘤医生幸福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1页
缩略词一览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1 青年肿瘤医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第12-13页
        1.1.2 积极心理学简介第13-14页
        1.1.3 幸福感简介第14-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页
    1.3 研究目的第15-16页
第二章 研究步骤和技术路线第16-22页
    2.1 研究对象及方法第16页
    2.2 研究工具第16-18页
        2.2.1 基本资料问卷第16页
        2.2.2 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12,GHQ-12)第16页
        2.2.3 心理资本问卷(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PCQ)第16-17页
        2.2.4 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丨丨-Being Schedule, GWB)第17-18页
    2.3 干预的内容和方法第18-19页
        2.3.1 放松训练第18页
        2.3.2 积极认知心理干预第18-19页
    2.4 知情同意第19页
    2.5 问卷收集第19-20页
    2.6 技术路线第20页
    2.7 质量控制第20-21页
    2.8 统计方法第21-22页
第三章 结果第22-35页
    3.1 干预前基线情况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第22页
    3.2 心理健康状态及积极心理水平现状第22-24页
        3.2.1第22页
        3.2.2第22-23页
        3.2.3第23-24页
    3.3 心理健康状况和积极心理水平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第24-28页
        3.3.1 性别在一般健康问卷中的差异分析第24页
        3.3.2 年齡在一般健康问卷中的差异分析第24页
        3.3.3 学历在一般健康问卷中的差异分析第24-25页
        3.3.4 性别在心理资本问卷中的差异分析第25页
        3.3.5 年龄在心理资本问卷中的差异分析第25-26页
        3.3.6 学历在心理资本问卷中的差异分析第26页
        3.3.7 性别在总体幸福感量表中的差异分析第26-27页
        3.3.8 年龄在总体幸福感量表中的差异分析第27页
        3.3.9 学历在总体幸福感量表中的差异分析第27-28页
    3.4 参加积极心理干预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第28-29页
    3.5 积极心理干预效果评价第29-31页
        3.5.1 积极心理干预前后一般健康问卷阳性率的比较第29页
        3.5.2 积极心理干预前后心理资本问卷的得分比较第29页
        3.5.3 积极心理干预前后总体幸福感量表的得分比较第29-31页
    3.6 积极心理干预效果的人口统计学分析第31-35页
        3.6.1 不同性别的一般健康问卷干预效果第31页
        3.6.2 不同年龄的一般健康问卷干预效果第31页
        3.6.3 不同学历的一般健康问卷干预效果第31-32页
        3.6.4 不同性别的心理资本问卷干预效果第32页
        3.6.5 不同年龄的心理资本问卷干预效果第32页
        3.6.6 不同学历的心理资本问卷干预效果第32-33页
        3.6.7 不同性别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干预效果第33页
        3.6.8 不同年龄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干预效果第33页
        3.6.9 不同学历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干预效果第33-35页
第四章 讨论第35-38页
    4.1 青年肿瘤医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积极心理水平现状第35页
        4.1.1第35页
        4.1.2第35页
        4.1.3第35页
    4.2 青年肿瘤医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积极心理水平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第35页
        4.2.1第35页
        4.2.2第35页
    4.3 对青年肿瘤医生的积极心理干预效果评价第35-36页
        4.3.1第35-36页
        4.3.2第36页
        4.3.3第36页
    4.4 青年肿瘤医生积极心理干预效果的人口统计学分析第36页
        4.4.1第36页
        4.4.2第36页
        4.4.3第36页
    4.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36-37页
        4.5.1第36页
        4.5.2第36-37页
    4.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37-38页
        4.6.1第37页
        4.6.2第37页
        4.6.3第37-38页
第五章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综述第42-47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第47-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何仙姑女性神仙符号的审美解读
下一篇:河南省508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