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女性题材纪录片概述 | 第15-21页 |
2.1 女性题材纪录片的界定 | 第15-17页 |
2.1.1 女性纪录片 | 第15-16页 |
2.1.2 女性题材纪录片的定义 | 第16-17页 |
2.2 20世纪90年代女性题材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 | 第17-21页 |
2.2.1 发展背景 | 第17-18页 |
2.2.2 20世纪九十年代的高峰期 | 第18-19页 |
2.2.3 新世纪以来的创新期 | 第19-21页 |
第3章 女性边缘群体的媒介镜像 | 第21-27页 |
3.1 女性边缘群体的界定 | 第21-22页 |
3.2 媒介中的女性边缘人物群像 | 第22-27页 |
3.2.1 外来打工妹 | 第22-24页 |
3.2.2 女同性恋者 | 第24-25页 |
3.2.3 性工作者 | 第25-26页 |
3.2.4 单身母亲 | 第26-27页 |
第4章 近二十年以来中国女性题材纪录片中对女性边缘群体的形象建构 | 第27-38页 |
4.1 纪实语言下的形象建构 | 第27-32页 |
4.1.1 文本主题建构 | 第27-28页 |
4.1.2 叙事策略建构 | 第28-30页 |
4.1.3 声画语言建构 | 第30-32页 |
4.2 两性话语下的形象建构 | 第32-35页 |
4.2.1 男性的窥探:男性视角下的女性边缘群体 | 第32-34页 |
4.2.2 女性的自我反抗:女性视角下的女性边缘群体 | 第34-35页 |
4.3 体制生产下的形象建构 | 第35-38页 |
4.3.1 体制内主流话语中的女性边缘群体 | 第35-36页 |
4.3.2 体制外DV独立影像中的女性边缘群体 | 第36-38页 |
第5章 镜像中的“他者” | 第38-43页 |
5.1 女性中的“他者” | 第38-40页 |
5.1.1 女性作为“他者” | 第38-39页 |
5.1.2 “他者”中的“他者” | 第39-40页 |
5.2 镜像中“他者”的文化书写意义 | 第40-43页 |
5.2.1 女性边缘群体的文化书写意义 | 第40-41页 |
5.2.2 女性题材纪录片呈现的镜像文化意义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