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费丹旭仕女画风格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引言第9-11页
        1.1.1 课题来源第9页
        1.1.2 研究目的第9页
        1.1.3 选题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意义第9-10页
        1.1.4 国内外研究的技术现状的分析第10-11页
        1.1.5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第11页
    1.2 仕女画的综述第11-13页
第二章 费丹旭仕女画风格产生的背景第13-18页
    2.1 个人背景第13-16页
        2.1.1 家族概述第13页
        2.1.2 浪迹一生第13-14页
        2.1.3 交游第14-15页
        2.1.4 多才多艺第15-16页
    2.2 社会背景第16-18页
        2.2.1 历史背景第16页
        2.2.2 文化背景第16-18页
第三章 费丹旭的仕女画作品及其风格第18-34页
    3.1. 费丹旭的仕女画风格第18-21页
        3.1.1 清新俊秀第18页
        3.1.2 病态美第18-19页
        3.1.3 擅用补景第19-20页
        3.1.4 用笔松秀第20页
        3.1.5 设色清淡第20页
        3.1.6 世俗气息浓厚第20-21页
        3.1.7 文学意趣浓郁第21页
    3.2 费丹旭的仕女画作品第21-28页
        3.2.1 十二金钗图第22-24页
        3.2.2 秋风纨扇图第24-25页
        3.2.3 罗浮梦景图第25页
        3.2.4 四季仕女图第25-26页
        3.2.5 月下吹箫图第26-27页
        3.2.6 昭君出塞图第27-28页
    3.3 费派的创立第28-29页
    3.4 师从到风格第29-30页
    3.5 与改派的对比第30-31页
    3.6 费丹旭绘画作品印证的时代气息和特征第31页
    3.7 费丹旭绘画作品形成的深层原因第31-34页
第四章 费丹旭的仕女画地位及影响第34-39页
    4.1 费丹旭的仕女画地位第34页
    4.2 费丹旭仕女画与其他流派的对比第34-36页
        4.2.1 与“扬州八怪”的对比第34-35页
        4.2.2 与“海上画派”的对比第35-36页
    4.3 费丹旭的仕女画影响第36-39页
        4.3.1 费派仕女画对近代仕女画的影响第36-37页
        4.3.2 费派仕女画对民间艺术的影响第37-39页
结论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4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宋皇陵文化景观的格局、功能及保护研究
下一篇:语镜像中的“他者”--近二十年中国女性题材纪录片中女性边缘群体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