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4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光催化分解水的基本原理 | 第11-15页 |
1.2.1 光催化分解水的基本机理 | 第11-12页 |
1.2.2 光催化分解水必须满足的条件 | 第12-14页 |
1.2.3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效率 | 第14-15页 |
1.3 光催化分解水材料体系 | 第15-20页 |
1.3.1 钛氧化物以及钛酸盐体系 | 第15-16页 |
1.3.2 碱金属钽酸盐、碱土金属钽酸盐体系 | 第16-18页 |
1.3.3 碱金属铌酸盐和碱土金属铌酸盐类光催化体系 | 第18-20页 |
1.3.4 含氮或硫的体系 | 第20页 |
1.4 提高光催化剂性能的途径 | 第20-24页 |
1.4.1 半导体的复合 | 第21-22页 |
1.4.2 元素掺杂 | 第22-23页 |
1.4.3 染料敏化 | 第23页 |
1.4.4 贵金属沉积 | 第23-24页 |
1.5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主要内容以及意义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4页 |
第二章 不同合成气氛对NaNbO_3光解水产氢活性影响 | 第34-56页 |
2.1 引言 | 第34-3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5-40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2.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37页 |
2.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7-39页 |
2.2.4 催化剂分解水制氢活性测试 | 第39-40页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0-49页 |
2.3.1 X射线分析(XRD) | 第40-41页 |
2.3.2 Raman图谱分析 | 第41-42页 |
2.3.3 形貌和物性分析(SEM) | 第42-43页 |
2.3.4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Uv-vis) | 第43-44页 |
2.3.5 催化剂的光解水制氢活性 | 第44-46页 |
2.3.6 XPS分析 | 第46-49页 |
2.4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第三章 合成条件及反应体系对NaNbO_3光解水产氢活性的影响 | 第56-72页 |
3.1 引言 | 第56-57页 |
3.2 合成材料的比例不同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7-61页 |
3.2.1 改变合成材料比例制备NaNbO_3光催化剂 | 第57-58页 |
3.2.2 物相分析(XRD) | 第58-59页 |
3.2.3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分析 | 第59页 |
3.2.4 光催化分解水活性分析 | 第59-61页 |
3.3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3.4 反应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3.5 反应体系环境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3.6 光催化分解甲醇水溶液机理讨论 | 第64-65页 |
3.7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72-7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会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