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 引论 | 第9-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10页 |
2.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的转变 | 第10页 |
3. 提出易操作的教学策略 | 第10-11页 |
4. 从诗词本身规律出发,探讨适合诗词教学的高效途径 | 第11页 |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四)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13-15页 |
二、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15-19页 |
(一) 学习者的现状 | 第15-16页 |
1. 学生对古典诗词望而却步,学习积极性不高 | 第15-16页 |
2. 以高考为导向的古典诗词学习,功利主义思想泛滥 | 第16页 |
3. 对经典的诵读,没有兴趣支撑 | 第16页 |
(二) 教授者的现状 | 第16-19页 |
1. 古典诗词的教学,缺少专业化指引 | 第16页 |
2. 古典诗词的教学,缺乏举一反三 | 第16-17页 |
3. 古典诗词的教学,吟诵的功能未能显现 | 第17页 |
4. 古典诗词的教学,读本的存在被忽略 | 第17页 |
5. 古典诗词的教学,高考不是终极目标 | 第17-19页 |
三、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优化策略 | 第19-25页 |
(一) 因声求气,涵泳体悟 | 第19-21页 |
1. 字音的准确 | 第19-20页 |
2. 节奏的把握 | 第20页 |
3. 语气的精当 | 第20页 |
4. 不同的诗词读出其特点 | 第20-21页 |
(二) 创设情境,感受意境 | 第21-22页 |
(三) 问题导引,历练思维 | 第22-23页 |
1.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 第22页 |
2. 创设交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放飞思想 | 第22-23页 |
3. 创设总结性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言语分享 | 第23页 |
(四) 缘景明情,实践审美 | 第23-25页 |
四、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范式 | 第25-43页 |
(一) 孔子范式(兴-观-群-怨) | 第25-30页 |
(二) 孟子范式(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知言养气) | 第30-34页 |
(三) 朱熹范式(章句-训诂-讽咏-涵濡) | 第34-43页 |
五、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