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生物气候图与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6页
   ·选题的依据第10-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第12-15页
     ·生物气候建筑设计方法与研究现状第12-13页
     ·生物气候设计的过程及核心技术第13-14页
     ·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主要研究内容与目的第15-16页
第2章 生物气候图及研究状况第16-32页
   ·生物气候图概念及发展第16-21页
     ·奥戈雅生物气候图第16页
     ·吉沃尼生物气候图第16-19页
     ·沃特森生物气候图第19页
     ·马霍尼列表法第19-20页
     ·舒适三角第20-21页
   ·温湿图表——生物气候图绘制工具第21-23页
   ·热舒适的量化与生物气候图第23-30页
     ·热舒适定义及影响因素第24-26页
     ·热舒适指标及发展第26-27页
     ·热中立方程及其发展第27-28页
     ·热舒适区研究状况第28-29页
     ·热舒适与生物气候图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具体气候条件下的生物气候图制作第32-50页
   ·地区气候概况第32页
   ·气象数据的分析第32-43页
     ·太阳辐射第33-37页
     ·干球温度第37-38页
     ·相对湿度第38-40页
     ·气象数据与生物气候图第40-43页
   ·确定生物气候图中的舒适区第43-47页
     ·确定冬季舒适区第44-45页
     ·确定夏季舒适区第45-47页
   ·绘制12个月份的"气候线"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基于生物气候图的潜在建筑被动式控制区分析第50-72页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第50-52页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控制原理第50-52页
     ·影响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的建筑因素第52页
   ·增强建筑围护结构蓄热能力(热质量效应)第52-54页
     ·热质量效应被动式控制原理第52-53页
     ·维护结构的保温与隔热第53-54页
     ·围护结构蓄热性与夜间自然通风第54页
   ·自然通风第54-64页
     ·自然通风能力潜力第55-56页
     ·室内自然通风原理第56-64页
   ·通过生物气候图分析可实行的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第64-65页
   ·结合实例分析建筑方案设计第65-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5章 基于建筑本体合理组织的被动式设计策略分析第72-96页
   ·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策略第72-83页
     ·太阳能的组织第72-78页
     ·分区的组织第78-83页
   ·合理的建筑体型设计第83-89页
     ·控制体型系数第83-84页
     ·朝向与体型第84-85页
     ·针对冬季采暖与夏季降温并重考虑第85-89页
   ·合理利用通风的剖面设计策略第89-96页
     ·错层与夹层的通风设计第90-91页
     ·中庭或内天井的自然通风设计第91-93页
     ·针对高层建筑自然通风的思考第93-96页
第6章 结语第96-102页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第96-101页
   ·本文局限与前瞻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后记第106-10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经济适用房住区规划设计研究初探
下一篇:高校“老建筑”改造及其生态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