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我国经济适用房住区规划设计研究初探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研究的目的第12-13页
     ·研究的意义第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国外政府主导下的经济适用房研究第13-14页
     ·国内建筑学者对经济适用房的研究第14页
     ·国内外经验对本文研究的借鉴作用第14-15页
第2章 经济适用房住区相关概念及政策第15-23页
   ·概念界定第15-17页
     ·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第15-16页
     ·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第16页
     ·经济适用房及其价格构成第16-17页
   ·主要发达国家相关住房政策发展第17-19页
     ·英国第17-18页
     ·美国第18页
     ·新加坡第18-19页
     ·日本第19页
   ·国内住房政策发展沿革第19-22页
     ·经济体制改革前的传统阶段第19-20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阶段第20-21页
     ·政府调控下的逐渐成熟阶段第21-22页
   ·本章小节第22-23页
第3章 我国经济适用房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第23-34页
   ·国内经济适用房建设纵览第23-27页
     ·全国经济适用房投资开发规模(1999-2007)第23-25页
     ·全国经济适用房平均价格(1999-2007)第25-26页
     ·经济适用房市场存有量与商品房价格的辨证关系第26-27页
   ·当前经济适用房建设中的具体问题第27-30页
     ·经济适用房住区空间布局不合理第28页
     ·经济适用房既不经济也不适用第28-29页
     ·经济适用房住区配套设施不齐全第29-30页
   ·当前经济适用房政策中的不足第30-33页
     ·规定购买者收入水平与房价上涨不同步第30-32页
     ·缺乏政府管理下的经济适用房开发机构第32页
     ·购买者资格审核制度不完善第32页
     ·地方政府缺乏推广积极性第32-33页
   ·本章小节第33-34页
第4章 经济适用房住区规划设计第34-73页
   ·经济适用房住区区位选址第34-46页
     ·经济适用房住区选址的理论分析第34-38页
     ·经济适用房住区选址的影响因素第38-41页
     ·经济适用房住区的区位选址类型第41-46页
   ·经济适用房住区组织第46-49页
     ·基于经济实用原则的道路系统第46-47页
     ·保留为主、改造为辅的绿化环境第47-48页
     ·流线清晰的服务系统第48-49页
     ·多方位结合布置的人防系统第49页
   ·经济适用房住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49-55页
     ·居住规模指标第49-50页
     ·居住密度指标第50-54页
     ·环境质量指标第54-55页
   ·经济适用房居住模式分析第55-62页
     ·同质居住模式第55-56页
     ·混合居住模式第56-58页
     ·实例分析第58-62页
   ·经济适用房单体设计第62-72页
     ·墙体系数与体型系数的把握第62-64页
     ·住宅单元与户型的选择第64-66页
     ·功能分区与空间尺度的细化第66-72页
   ·本章小节第72-73页
第5章 完善和规范我国经济适用房建设的相关措施第73-81页
   ·经济适用房政策走向第73-76页
     ·坚持经济适用房政策继续发展第74页
     ·废除经济适用房政策第74-75页
     ·以廉租房代替经济适用房第75-76页
   ·经济适用房建设实践中的完善措施第76-78页
     ·确定经济适用房合理建设规模第76-77页
     ·控制经济适用房建设成本第77页
     ·提高经济适用房适用性第77-78页
   ·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的改进建议第78-80页
     ·适时调整购买者收入界限第78-79页
     ·设立直接隶属政府的非盈利住房开发管理机构第79页
     ·规范个人收入渠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第79页
     ·将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察内容第79-80页
   ·本章小节第80-81页
结语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附表1第84-85页
附表2第85-86页
附表3第86-91页
附表4第91-93页
后记第93-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热换热器循环液温度设定对地源热泵系统影响的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生物气候图与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