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目前研究现状介绍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高校"老建筑"概况分析 | 第18-28页 |
·我国高校发展概况 | 第18-24页 |
·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 第18-19页 |
·近代中国的高校发展模式 | 第19-20页 |
·解放初期建立的高校建筑特点 | 第20-22页 |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发展 | 第22-23页 |
·20世纪末21世纪初高校发展 | 第23-24页 |
·校园建筑更新演变概述 | 第24-26页 |
·建筑更新改造演进概述 | 第24-25页 |
·我国高校老建筑更新发展概述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高校"老建筑"改造策略分析 | 第28-34页 |
·高校"老建筑"定位分析 | 第28-29页 |
·老校区中建造年代久远的具有一定历史意义文化价值的老建筑 | 第28页 |
·部分高校校区中在功能上不能满足使用需要的高校建筑 | 第28-29页 |
·校园"老建筑"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9-30页 |
·校园老建筑由于年代久远使用率底下而被迫拆除 | 第29页 |
·老建筑自身的功能局限和设施陈旧 | 第29页 |
·高校校园中的旧建筑耗能高 | 第29-30页 |
·高校"老建筑"的改造策略 | 第30-31页 |
·"老建筑"的更新改造策略 | 第30-31页 |
·"老建筑"的再利用改造策略 | 第31页 |
·老建筑的生态改造策略 | 第31页 |
·对高校老建筑改造保留的独特意义 | 第31-32页 |
·校园老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及情感价值 | 第31页 |
·功能价值得以最佳体现 | 第31-32页 |
·有利于高校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 第32页 |
·经济价值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高校"老建筑"更新改造 | 第34-56页 |
·高校老建筑更新改造对象分析 | 第34页 |
·高校老建筑改造的原则 | 第34-37页 |
·适用性原则 | 第34-35页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35-36页 |
·整体性的原则 | 第36页 |
·和谐化的原则 | 第36-37页 |
·高校老建筑空间功能改造方法 | 第37-52页 |
·对具有文化价值老建筑维持原有风格的改造 | 第37-44页 |
·对老建筑内部空间进行改造 | 第44-46页 |
·对老建筑建筑表皮的改造 | 第46-49页 |
·对老建筑的扩建改造 | 第49-52页 |
·高校老建筑更新改造对校园文化的传承 | 第52-54页 |
·高校建筑文化 | 第52-53页 |
·校园建筑文化的传承模式 | 第53-54页 |
·老建筑更新对校园文化的传承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高校"老建筑"的再利用 | 第56-64页 |
·建筑更新再利用概念分析 | 第56-57页 |
·建筑的再利用 | 第56页 |
·功能置换的定义 | 第56页 |
·功能置换是最佳的建筑遗产改造方式 | 第56-57页 |
·建筑再利用的意义 | 第57页 |
·高校"老建筑"再利用对象分析 | 第57页 |
·功能置换的设计原则 | 第57-58页 |
·功能定位要满足社会需求 | 第57-58页 |
·功能置换的功能定位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 | 第58页 |
·变换、重组的原则 | 第58页 |
·高校老建筑进行功能置换的具体方法 | 第58-59页 |
·实例分析 | 第59-62页 |
·山东建筑大学和平校区图书馆改造 | 第59-61页 |
·中国石油大学原校区更新再利用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高校"老建筑"的生态节能改造 | 第64-82页 |
·生态节能概念分析 | 第64-65页 |
·生态建筑理论的阐释 | 第6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64页 |
·节能概念阐释 | 第64-65页 |
·高校老建筑生态节能改造分析 | 第65-66页 |
·高校建筑改造的生态节能设计概念分析 | 第65页 |
·生态节能改造对象分析 | 第65页 |
·生态节能改造设计的原则 | 第65-66页 |
·老建筑的生态改造方法 | 第66-70页 |
·围护结构的生态改造 | 第66-67页 |
·室内通风环境的生态改造 | 第67-69页 |
·室内采光的生态改造 | 第69-70页 |
·高校老建筑生态节能技术综述 | 第70-77页 |
·外墙保温技术 | 第70-73页 |
·被动式太阳能系统 | 第73-74页 |
·导光管技术 | 第74-76页 |
·双层维护结构 | 第76页 |
·植栽墙体 | 第76-77页 |
·以同济文远楼为例的生态改造分析 | 第77-80页 |
·文远楼空间及环境分析 | 第77-78页 |
·文远楼改造 | 第78-80页 |
·小结 | 第80-82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82-86页 |
·高校老建筑存在的意义 | 第82页 |
·高校老建筑改造的方法 | 第82-84页 |
·对高校老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图片表格来源 | 第88-90页 |
后记 | 第90-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