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重载货运专线重来重去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铁路重载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第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重载铁路重、空车流组织现状分析 | 第15-23页 |
2.1 重载铁路车流量简述 | 第15页 |
2.2 重载铁路吸引区域分析 | 第15-18页 |
2.2.1 半封闭重载铁路吸引区域 | 第16-17页 |
2.2.2 封闭式重载铁路吸引区域 | 第17页 |
2.2.3 开放式重载铁路吸引区域 | 第17-18页 |
2.3 重载铁路接入车流分析 | 第18-20页 |
2.3.1 重载铁路车流组织的特殊性 | 第18-19页 |
2.3.2 封闭式重载铁路接入车流分析 | 第19-20页 |
2.3.3 半封闭式重载铁路接入车流分析 | 第20页 |
2.3.4 开放式重载铁路车流组织分析 | 第20页 |
2.4 重载铁路空车回送分析 | 第20-23页 |
2.4.1 空车回送的原则 | 第20-21页 |
2.4.2 重载铁路空车调整的特点 | 第21页 |
2.4.3 重载铁路空车调整方法 | 第21-23页 |
3 铁路重载重来重去理论概述 | 第23-31页 |
3.1 重来重去运输方式内涵简述 | 第23-24页 |
3.2 重来重去运输现状 | 第24-25页 |
3.3 重来重去运输的必要性概述 | 第25-26页 |
3.4 重来重去可行性概述 | 第26-29页 |
3.5 重来重去运输优势 | 第29-31页 |
4 重来重去货物及货车影响分析 | 第31-42页 |
4.1 铁路货运分析 | 第31-33页 |
4.1.1 全路货运量分析 | 第31-32页 |
4.1.2 货运效率分析 | 第32-33页 |
4.2 铁路大宗物质运输格局分析 | 第33-36页 |
4.2.1 煤炭运输格局分析 | 第33-34页 |
4.2.2 矿石运输格局分析 | 第34-35页 |
4.2.3 粮食运输格局分析 | 第35-36页 |
4.2.4 其他大宗货物运输分析 | 第36页 |
4.3 大宗货物重载运输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4.4 重来重去对货车的影响分析 | 第37-42页 |
4.4.1 重来重去对货车中时的影响分析 | 第37-38页 |
4.4.2 重来重去对货车停时影响分析 | 第38-39页 |
4.4.3 重来重去对货车空率变化的影响分析 | 第39-40页 |
4.4.4 重来重去对货车周转时间的影响分析 | 第40-42页 |
5 以大秦线为例的重载货运专线重来重去分析 | 第42-61页 |
5.1 大秦线重来重去运输现状分析 | 第42页 |
5.2 大秦线重来重去运输 SWOT 分析 | 第42-46页 |
5.2.1 优势分析 | 第42-43页 |
5.2.2 劣势分析 | 第43-44页 |
5.2.3 机遇分析 | 第44-45页 |
5.2.4 威胁分析 | 第45页 |
5.2.5 SWOT 矩阵及战略分析 | 第45-46页 |
5.3 货流吸引区域界定 | 第46-48页 |
5.4 灰色系统的需求预测分析 | 第48-52页 |
5.4.1 灰色模型 | 第48-49页 |
5.4.2 灰色模型的精度检验 | 第49-50页 |
5.4.3 需求预测 | 第50-52页 |
5.5 运输方案规划 | 第52-59页 |
5.5.1 运输方案遵循原则 | 第52-53页 |
5.5.2 单一运输方案分析 | 第53-55页 |
5.5.3 混合运输方案分析 | 第55-59页 |
5.6 大秦货运专线重回列车组织策略 | 第59-6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