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四、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6-19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第二章 “80 后”和“90 后”基本情况概述 | 第19-25页 |
一、 “80 后”和“90 后”成长的时代背景分析 | 第19-20页 |
(一) “80 后”的成长时代背景分析 | 第19页 |
(二) “90 后”的成长时代背景分析 | 第19-20页 |
二、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简析 | 第20-25页 |
(一) 统计结果分析 | 第20-21页 |
(二) 被调查者性别 | 第21页 |
(三) 被调查者学历 | 第21-22页 |
(四) 被调查者年龄分布 | 第22-23页 |
(五) 是否是独生子女 | 第23页 |
(六) 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分布状况 | 第23-25页 |
第三章 “80 后”和“90 后”媒介消费类型、现状、特征比较分析 | 第25-43页 |
一、 媒介消费类型概念的界定 | 第25-27页 |
(一) 首先从媒介消费载体上划分,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第25-26页 |
(二) 从媒介消费者感官上划分,则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第26-27页 |
(三) 从媒介消费内容上划分,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第27页 |
二、 “80 后”和“90 后”消费现状分析 | 第27-40页 |
(一) “80 后”和“90 后”媒介消费类型对比分析 | 第27-29页 |
(二) “80 后”和“90 后”闲暇时间对比分析 | 第29页 |
(三) “80 后”和“90 后”媒介选择偏好对比分析 | 第29-30页 |
(四) “80 后”和“90 后”媒介消费目的对比分析 | 第30-38页 |
(五) “80 后”和“90 后”媒介接触频率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六) “80 后”和“90 后”对媒介角色和效果的态度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三、 “80 后”和“90 后”媒介消费特征比较分析 | 第40-43页 |
(一) “80 后”和“90 后”媒介消费的共性特征 | 第40页 |
(二) “80 后”和“90 后”媒介消费的差异化特征 | 第40-43页 |
第四章 “80 后”与“90 后”媒介消费行为原因分析 | 第43-49页 |
一、 以心理学视角解读“80 后”和“90 后”的媒介消费行为 | 第43-45页 |
(一) “80 后”和“90 后”媒介消费的需要层次简析 | 第43-44页 |
(二) “80 后”和“90 后”媒介消费动机与行为分析 | 第44-45页 |
二、 消费社会文化对“80 后”和“90 后”媒介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 | 第45-47页 |
三、 新媒介技术环境对“80后”和“90后”媒介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 | 第47-49页 |
第五章 “80 后”和“90 后”未来媒介消费趋势展望 | 第49-55页 |
一、 未来媒介消费困境 | 第49-50页 |
(一) 消费异化 | 第49页 |
(二) 消费疲劳 | 第49-50页 |
(三) 消费危机 | 第50页 |
二、 “80 后”和“90 后”未来媒介消费展望 | 第50-51页 |
三、 “80 后”和“90 后”媒介消费素养教育及引导 | 第51-52页 |
四、 对未来媒介消费生产者的几点建议 | 第52-55页 |
(一) 媒介生产的全媒体化运营 | 第52-53页 |
(二) 未来媒介的全景化生产格局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注释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