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制实践中的基层治理结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19页 |
(一) 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选题缘由 | 第8页 |
2、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1、基层治理结构的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2、项目制实践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项目制的生成逻辑与运作机制 | 第11-13页 |
(2) 项目制实践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 第13-15页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基层治理 | 第15页 |
2、基层治理结构 | 第15-16页 |
3、项目制 | 第16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六)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19页 |
一、基层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 | 第19-23页 |
(一) 传统社会的“县政绅治”结构 | 第19-20页 |
(二) 清末民初的“经纪体制”结构 | 第20-21页 |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乡(村)政权”结构 | 第21-22页 |
(四) 人民公社时期的“政社合一”全能主义结构 | 第22页 |
(五) 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结构 | 第22-23页 |
二、项目制实践中的基层治理结构形态 | 第23-30页 |
(一) 项目制实践模式下基层治理中的政治机制 | 第23-26页 |
1、项目制基层实践中的政治机制 | 第23-25页 |
2、导向与统合:政治机制的功能分析 | 第25-26页 |
(二) 项目制实践模式下基层治理中的行政机制 | 第26-28页 |
1、项目制基层实践中的行政机制 | 第26-27页 |
2、方向性整合:行政机制的功能分析 | 第27-28页 |
(三) 项目制实践模式下基层治理中的治理机制 | 第28-30页 |
1、项目制基层实践中的治理机制 | 第28-29页 |
2、调试与协调:治理机制的功能分析 | 第29-30页 |
三、项目制实践中的基层治理结构困境 | 第30-36页 |
(一) 反思项目制实践对基层治理结构的影响 | 第30-33页 |
1、资源的非均衡性输入 | 第30-31页 |
2、县政的“一元独大” | 第31-32页 |
3、乡镇的悬浮化 | 第32页 |
4、资源消解自治 | 第32-33页 |
(二) 项目制实践下的基层治理结构困境 | 第33-36页 |
1、输入超载:压力型体制中的县级政府 | 第33-34页 |
2、输出失灵:自利性膨胀中的乡镇政府 | 第34-35页 |
3、自治弱化:角色异化中的基层自治组织 | 第35-36页 |
四、项目制实践中的基层治理结构改革路径 | 第36-43页 |
(一) 基层治理结构改革的历史契机 | 第36-37页 |
(二) 基层治理结构改革的逻辑理路 | 第37-39页 |
(三) 基层治理结构改革的具体路径 | 第39-43页 |
1、县——乡结构:从支配型体制到合作型体制 | 第39-40页 |
2、乡——村结构:从协调型政权到服务型政权 | 第40-41页 |
3、村——民结构:从权威性自治到代表性自治 | 第41-42页 |
4、政——民结构:从国家授权到社会授权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