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 理论研究意义 | 第11页 |
2. 现实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四)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五)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六)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七)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页 |
一、行政审批改革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 第18-25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 何谓“放管服” | 第18-19页 |
2. 地方政府 | 第19页 |
3. 行政审批 | 第19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21页 |
2. 流程再造理论 | 第21页 |
3. 治理理论 | 第21-22页 |
(三) 我国行政审批改革的发展历程 | 第22-25页 |
1. 第一阶段:经济体制转型期的审批改革(1992至2000年) | 第22-23页 |
2. 第二阶段:国务院设置专门审改机构后的审批改革(2001年至2012年) | 第23页 |
3. 第三阶段: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审批改革(2013年—) | 第23-25页 |
二、“放管服”背景下江西省抚州市政府行政审批改革现状分析 | 第25-29页 |
(一) 抚州市行政审批改革中的探索实践 | 第25-27页 |
1. 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 | 第26页 |
2. 简化优化办事环节和流程 | 第26-27页 |
3. 推进服务方式创新和建立部门间信息网络 | 第27页 |
4. 加大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监管力度 | 第27页 |
(二) 抚州市政府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 第27-29页 |
1. 行政审批改革中的惯性存留 | 第28页 |
2. 行政审批的权限不足 | 第28页 |
3. 权力下放未能上下协同 | 第28-29页 |
4. 审批替代机制不够完善 | 第29页 |
三、地方政府行政审批改革中的共性问题 | 第29-34页 |
(一) 简政放权中的问题 | 第29-31页 |
1. 取消行政审批事项追求“数字政绩” | 第29-30页 |
2. 简政放权中的形式主义 | 第30页 |
3. 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失当 | 第30-31页 |
(二) 审批权力的无序运行 | 第31-32页 |
1. 简政放权缺乏后续监督 | 第31页 |
2. 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缺乏有效管制 | 第31-32页 |
3. 监督模式单一化 | 第32页 |
(三) 行政审批服务供给中的问题 | 第32-33页 |
1. 便民服务落实不到位 | 第33页 |
2. 公共服务意识不足 | 第33页 |
(四) 行政审批改革缺乏协调联动 | 第33-34页 |
1. 部门间存在“利益壁垒” | 第33-34页 |
2. 行政审批改革协同性不足 | 第34页 |
四、地方政府行政审批改革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4-43页 |
(一) 对审批权力的公共服务属性认识不足 | 第34-36页 |
1. “本位化”思想严重 | 第34-35页 |
2. 公务人员的“经济人”理性 | 第35-36页 |
3. 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单一 | 第36页 |
(二) 简政放权过程中的利益博弈 | 第36-39页 |
1. 地市级政府的特殊性 | 第36-37页 |
2. 简政放权过程中的政绩诉求 | 第37-38页 |
3. 简政放权引起部门利益的重新划分 | 第38页 |
4. 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组织的“准行政”化 | 第38-39页 |
(三) 监管体系的建设滞后 | 第39-42页 |
1. 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缓慢 | 第39-40页 |
2. 监管公共权力运行具有实际困难 | 第40-41页 |
3. 监督过程缺乏公民参与 | 第41-42页 |
(四) 行政审批改革协作系统尚未建立 | 第42-43页 |
1. 地方政府各部门间“信息孤岛”的存在 | 第42-43页 |
2. 建设行政审批改革支持系统成本巨大 | 第43页 |
五、优化地方政府行政审批改革的路径选择 | 第43-53页 |
(一) 提升行政审批服务质量 | 第43-45页 |
1. 优化公共服务理念 | 第44页 |
2. 建立主体多元的审批服务供给模式 | 第44页 |
3. 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 第44-45页 |
(二) 落实审批权力下放 | 第45-48页 |
1. 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体制 | 第45-46页 |
2. 权力下放中重视基层政府与公民的意见 | 第46页 |
3. 规范政府权力范围 | 第46-47页 |
4. 明确审批中介机构主体地位 | 第47-48页 |
(三) 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管体系 | 第48-51页 |
1. 完善行政审批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 第48页 |
2. 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力的监管 | 第48-50页 |
3. 引入多元化的监督主体与监督模式 | 第50-51页 |
(四) 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第51-53页 |
1. 推进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设 | 第51-52页 |
2. 重视行政审批关联改革的发展 | 第52-53页 |
总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