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绪论 | 第10-22页 |
1.1 国内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 第10-13页 |
1.1.1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 第10-11页 |
1.1.2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现状与发展 | 第11-12页 |
1.1.3 城市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2 氧化沟工艺发展与运用 | 第13-17页 |
1.2.1 氧化沟工艺的发展 | 第13-15页 |
1.2.2 Carrousel 氧化沟工艺发展及特点 | 第15-16页 |
1.2.3 Carrousel 氧化沟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2.4 Carrousel 氧化沟的运用 | 第16-17页 |
1.3 国内污水处理行业能耗研究及现状 | 第17-18页 |
1.3.1 国内污水处理行业能耗研究 | 第17页 |
1.3.2 国内污水处理行业能耗状况 | 第17-18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8-22页 |
1.4.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4.2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4.3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昆明某 Carrousel 氧化沟工艺简介及问题解析 | 第22-40页 |
2.1 昆明某 Carrousel 氧化沟工艺简介 | 第22-23页 |
2.2 氧化沟沿程监测点布置 | 第23-24页 |
2.3 方法与仪器 | 第24-27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7-37页 |
2.4.1 氧化沟沿程污染物、pH 和温度的监测与分析 | 第27-28页 |
2.4.2 氧化沟沿程溶解氧监测 | 第28-31页 |
2.4.3 硝化速率测定 | 第31-32页 |
2.4.4 碳源组分分析 | 第32-37页 |
2.5 氧化沟沿程能耗分析 | 第37-39页 |
2.5.1 氧化沟沿程能耗设备 | 第37页 |
2.5.2 氧化沟沿程能耗分析和计算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氧化沟沿程流态监测分析 | 第40-45页 |
3.1 流态监测意义 | 第40页 |
3.2 氧化沟沿程监测点布置 | 第40页 |
3.3 现场试验方法及仪器 | 第40-41页 |
3.4 流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3.4.1 沿程流速、DO 分布及关系 | 第41-42页 |
3.4.2 沿程 MLSS 的分布及与流速的关系 | 第42-43页 |
3.4.3 沿程 TP 的分布及与 DO 的关系 | 第43页 |
3.4.4 沿程 NH3-N、NO3-N 的分布及与 DO 的关系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氧化沟升级改造方案 | 第45-48页 |
4.1 底部曝气方案 | 第45页 |
4.2 单级 A/O 局部变速氧化沟改造方案 | 第45-48页 |
5.氧化沟工艺改造及改造后的运行情况 | 第48-54页 |
5.1 氧化沟工艺改造情况 | 第48-49页 |
5.2 改造后氧化沟调试运行情况 | 第49-52页 |
5.2.1 改造后氧化沟溶解氧和出水水质监测分析 | 第49-51页 |
5.2.2 氧化沟调试运行 | 第51-52页 |
5.3 改造后氧化沿程流态监测分析 | 第52-53页 |
5.4 改造后污水处理厂的能耗计算和分析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结论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