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组织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混合动力系统分析与建模 | 第16-25页 |
2.1 有轨电车动力系统结构 | 第16-17页 |
2.2 动力电池特性分析与建模 | 第17-19页 |
2.2.1 电池特性分析 | 第17-18页 |
2.2.2 电池建模 | 第18-19页 |
2.3 超级电容特性分析与建模 | 第19-21页 |
2.3.1 超级电容特性分析 | 第19-20页 |
2.3.2 超级电容建模 | 第20-21页 |
2.4 双向DC/DC特性分析与建模 | 第21-24页 |
2.4.1 双向DC/DC电路模型 | 第21-23页 |
2.4.2 DC/DC控制方式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混合动力有轨电车仿真平台设计 | 第25-42页 |
3.1 混合动力有轨电车仿真平台建模分析 | 第25-26页 |
3.1.1 有轨电车动力系统分析 | 第25页 |
3.1.2 仿真平台基本结构 | 第25-26页 |
3.2 有轨电车车辆仿真模块设计 | 第26-28页 |
3.2.1 车速控制模块 | 第27页 |
3.2.2 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 | 第27-28页 |
3.3 牵引传动系统仿真模块设计 | 第28-31页 |
3.3.1 基于理论公式的牵引传动系统仿真模块设计 | 第28-29页 |
3.3.2 基于实测数据的牵引传动系统仿真模块设计 | 第29-31页 |
3.4 混合动力电源系统仿真模块设计 | 第31-35页 |
3.4.1 动力电池仿真模块 | 第31-32页 |
3.4.2 超级电容仿真模块 | 第32-33页 |
3.4.3 DC/DC仿真模块 | 第33-34页 |
3.4.4 能量管理控制器仿真模块 | 第34-35页 |
3.5 混合动力有轨电车仿真平台验证 | 第35-41页 |
3.5.1 基于实测数据的储能部件模型校验 | 第35-38页 |
3.5.2 基于试验工况的仿真 | 第38-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基于有轨电车运行特性的电源系统参数匹配 | 第42-57页 |
4.1 参数匹配的一般流程 | 第42-43页 |
4.2 有轨电车动力性能指标 | 第43-46页 |
4.2.1 加速时间 | 第43-44页 |
4.2.2 能达到的最高速度 | 第44-45页 |
4.2.3 能维持的最高速度 | 第45页 |
4.2.4 爬坡能力 | 第45页 |
4.2.5 持续行驶里程 | 第45-46页 |
4.3 基于有轨电车运行特性的电源系统参数匹配 | 第46-49页 |
4.3.1 有轨电车的运行特性分析 | 第46-47页 |
4.3.2 储能系统的功率和能量需求分析 | 第47-48页 |
4.3.3 电源系统参数范围确定 | 第48-49页 |
4.3.4 电源系统参数值选取 | 第49页 |
4.4 基于有轨电车运行特性的电源系统参数匹配实例分析 | 第49-56页 |
4.4.1 参数匹配实例分析 | 第50-54页 |
4.4.2 不同工况参数下的匹配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电源系统能量管理策略与参数匹配优化 | 第57-68页 |
5.1 引言 | 第57-58页 |
5.2 基于动态门限值的能量管理策略 | 第58-62页 |
5.2.1 策略设计 | 第58-60页 |
5.2.2 仿真分析 | 第60-62页 |
5.3 基于粒子群算法电源系统参数优化 | 第62-67页 |
5.3.1 优化变量的确定 | 第62页 |
5.3.2 优化目标函数 | 第62-63页 |
5.3.3 优化算法实现 | 第63-64页 |
5.3.4 优化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课题与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