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项目总体需求以及技术方案 | 第17-41页 |
2.1 钣金件的特点 | 第17-19页 |
2.2 非接触式测量的特点 | 第19-21页 |
2.2.1 非接触式测量简介 | 第19-20页 |
2.2.2 非接触激光扫描机与传统接触式三坐标测量机比较 | 第20-21页 |
2.3 钣金件的测量问题 | 第21-22页 |
2.4 项目研究的技术方案 | 第22-23页 |
2.5 不确定度的分析 | 第23-31页 |
2.5.1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及分析 | 第23-30页 |
2.5.2 GPS不确定度的分析 | 第30-31页 |
2.6 GPS操作算子技术分析 | 第31-38页 |
2.6.1 操作算子与不确定度的关系 | 第31-33页 |
2.6.2 GPS检测的操作过程 | 第33-36页 |
2.6.3 GPS操作算子技术 | 第36-38页 |
2.7 非接触测量规范的内容与要求 | 第38-40页 |
2.7.1 非接触测量操作流程 | 第38-39页 |
2.7.2 规范制定的流程及内容 | 第39-40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测量任务的规范解读 | 第41-50页 |
3.1 被测要素的分类和定义 | 第42-43页 |
3.2 公差带解读 | 第43-45页 |
3.3 基准的应用方法 | 第45-49页 |
3.3.1 基准的组成 | 第45-47页 |
3.3.2 基准的建立方法 | 第47-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非接触式测量工艺 | 第50-60页 |
4.1 测量条件 | 第50-52页 |
4.1.1 测头的配置要求 | 第50-51页 |
4.1.2 工件表面颜色要求 | 第51页 |
4.1.3 工件装夹要求 | 第51-52页 |
4.2 测量程序 | 第52-59页 |
4.2.1 三坐标激光扫描程序 | 第53-55页 |
4.2.2 ROMER关节臂激光扫描程序 | 第55-56页 |
4.2.3 WLS400M白光扫描程序 | 第56-58页 |
4.2.4 TriCam测量程序 | 第58-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非接触测量规范中关键参数的确定 | 第60-69页 |
5.1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60-62页 |
5.2 三坐标激光扫描关键参数的确定 | 第62-65页 |
5.3 WLS400M白光扫描关键参数的确定 | 第65-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规范的制定和验证 | 第69-78页 |
6.1 规范的制定 | 第69-74页 |
6.1.1 圆(圆孔) | 第71-72页 |
6.1.2 圆锥 | 第72-74页 |
6.2 基于关节臂激光扫描的零件检测实例 | 第74-7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结论 | 第78页 |
7.2 本文创新点 | 第78页 |
7.3 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