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CFD应用软件 | 第12-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轿车车室内流场数值模拟计算理论方法和传热特征分析 | 第15-29页 |
2.1 湍流流动与换热的数值模拟 | 第15-20页 |
2.1.1 湍流现象 | 第15页 |
2.1.2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15-18页 |
2.1.3 近壁区使用k -ε模型的对策 | 第18页 |
2.1.4 基本控制方程 | 第18-20页 |
2.2 辐射模型 | 第20-22页 |
2.2.1 辐射概念 | 第20-21页 |
2.2.2 辐射传热的控制方程 | 第21页 |
2.2.3 辐射模型 | 第21-22页 |
2.2.4 太阳辐射模型 | 第22页 |
2.3 空调轿车车室内传热分析 | 第22-28页 |
2.3.1 空调轿车车室内空气流动的特征 | 第22-24页 |
2.3.2 车室各外壁面受到的太阳辐射 | 第24-25页 |
2.3.3 车外空气综合温度的计算 | 第25页 |
2.3.4 通过车身传入车厢的热负荷 | 第25-26页 |
2.3.5 通过窗玻璃传入的热量 | 第26-27页 |
2.3.6 车内人体散热量 | 第27页 |
2.3.7 发动机舱的传热量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轿车车室内物理模型的建立和设计参数的确定 | 第29-38页 |
3.1 轿车车室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3.2 网格的划分 | 第31-32页 |
3.3 运行环境 | 第32-33页 |
3.4 数学求解模型 | 第33页 |
3.5 物性参数的设置 | 第33页 |
3.6 边界条件设置 | 第33-35页 |
3.6.1 入.边界 | 第33-34页 |
3.6.2 出.边界 | 第34页 |
3.6.3 固体壁面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3.6.4 人体热边界条件 | 第35页 |
3.7 空调轿车车室内空气设计参数的确定 | 第35-3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空调轿车车室内三维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8-55页 |
4.1 送风速度对轿车车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 第38-45页 |
4.1.1 空调轿车车室内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面温度场分布 | 第38-39页 |
4.1.2 送风速度对空调轿车车室内温度场的影响 | 第39-42页 |
4.1.3 送风速度对轿车车室内速度场的影响 | 第42-45页 |
4.2 送风温度对轿车车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 第45-49页 |
4.2.1 送风温度对轿车车室内温度场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2 送风温度对轿车车室内速度场的影响 | 第47-49页 |
4.3 送风角度对轿车车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 | 第49-53页 |
4.3.1 送风角度对轿车车室内温度场的影响 | 第49-51页 |
4.3.2 送风角度对轿车车室内速度场的影响 | 第51-53页 |
4.4 送风速度和送风温度的耦合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空调轿车车室内气流组织的评价 | 第55-62页 |
5.1 不均匀系数法 | 第55-57页 |
5.2 PMV—PPD和有效温度 | 第57-59页 |
5.3 空气分布特性指标 | 第59-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