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

数字同轴全息3D形貌检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数字全息术第14-20页
        1.2.1 数字全息术的发展第14-16页
        1.2.2 数字同轴全息与离轴全息第16-19页
        1.2.3 数字同轴全息的特点第19-20页
    1.3 数字同轴全息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热点第20-25页
        1.3.1 材料颗粒检测第20-21页
        1.3.2 生物显微与动态跟踪第21-23页
        1.3.3 x射线穿透成像第23-25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5-26页
    1.5 论文结构安排第26-27页
第2章 数字同轴全息理论与仿真第27-51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数字同轴全息基本光路第27-31页
        2.2.1 平面波数字同轴全息第28-29页
        2.2.2 球面波数字同轴全息第29-31页
    2.3 数字同轴全息记录与再现基础理论第31-37页
        2.3.1 衍射的角谱理论第32-33页
        2.3.2 菲涅耳傍轴近似第33-35页
        2.3.3 全息图生成与再现仿真第35-37页
    2.4 提高成像质量的方法第37-43页
        2.4.1 二次测量法与仿真第37-40页
        2.4.2 四步相移法与仿真第40-42页
        2.4.3 湿润薄膜第42-43页
    2.5 数字同轴全息超分辨算法第43-49页
        2.5.1 数字图像处理与亚像素位移超分辨第44-46页
        2.5.2 折射率增强与介质微球超分辨第46-48页
        2.5.3 X射线透射成像第48-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微分干涉相称球面波数字同轴全息3D成像理论第51-65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点源球面波重构算法第51-54页
        3.2.1 相称全息图第52页
        3.2.2 重构算法第52-54页
    3.3 微分干涉数字同轴全息第54-60页
        3.3.1 波带片微分干涉光路第54-55页
        3.3.2 微分干涉全息图理论第55-56页
        3.3.3 微分干涉消除孪生像原理第56-57页
        3.3.4 微分干涉衍射成像理论分析第57-60页
    3.4 相切复合光子筛第60-62页
    3.5 数字同轴全息数字断层与3D形貌检测第62-64页
    3.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微分干涉相称数字同轴全息与均匀球面波高质量成像第65-85页
    4.1 引言第65页
    4.2 数字同轴全息实验光路第65-66页
    4.3 小孔数字同轴全息显微实验第66-69页
    4.4 无透镜点源球面波数字同轴全息实验第69-74页
    4.5 波带片微分干涉数字同轴全息实验第74-78页
    4.6 均匀球面波数字同轴全息第78-83页
        4.6.1 均匀球面波光路第78-79页
        4.6.2 均匀球面波显微成像第79-83页
    4.7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5章 数字同轴全息3D形貌检测新型系统研究第85-105页
    5.1 引言第85页
    5.2 新型数字同轴全息系统光路第85-86页
    5.3 新型数字同轴全息系统关键结构第86-90页
        5.3.1 光束调整组件第86-87页
        5.3.2 升降平移载物台第87-88页
        5.3.3 多自由度图像传感器位移台第88-90页
    5.4 闭环高精度运动控制第90-93页
        5.4.1 阶梯式加减速算法第90-92页
        5.4.2 微震动式闭环定位控制方法第92-93页
    5.5 新型数字同轴全息软件第93-96页
        5.5.1 交互式通信编码第94-95页
        5.5.2 核心功能与参数配置第95-96页
    5.6 数字同轴全息3D形貌检测新型系统生物显微成像第96-104页
        5.6.1 生物标本显微第97-100页
        5.6.2 生物组织显微第100-101页
        5.6.3 真核生物与卵细胞显微第101-102页
        5.6.4 粉尘与细菌显微第102-103页
        5.6.5 生物3D数字断层第103-104页
    5.7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5-107页
    6.1 全文总结第105页
    6.2 创新点第105-106页
    6.3 下一步发展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7页
致谢第117-119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纳米孔阵列超表面的全息显示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白光显微干涉术的微纳结构三维形貌及其超分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