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3.3 研究观点的评述 | 第13-16页 |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论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6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9-20页 |
1.6.1 本文创新 | 第19页 |
1.6.2 本文不足 | 第19-20页 |
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0页 |
2.2 中间性组织理论 | 第20-21页 |
2.3 农户行为理论 | 第21页 |
2.4 参与式发展理论 | 第21-23页 |
3 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调查 | 第23-40页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23页 |
3.2 泰安市农户参与经营组织现状 | 第23-25页 |
3.3 农户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联结方式 | 第25-30页 |
3.3.1 利益联接机制 | 第25-27页 |
3.3.2 价格制定机制 | 第27-28页 |
3.3.3 货款结算方式 | 第28-30页 |
3.4 不同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特征 | 第30-40页 |
3.4.1 农户家庭基本情况 | 第30-32页 |
3.4.2 农户在不同合作经营模式下的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特征 | 第32-40页 |
4 泰安市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50页 |
4.1 农户参与不同经营组织的实证分析框架 | 第40页 |
4.2 实证分析框架变量描述性分析 | 第40-43页 |
4.2.1 农户户主表现出来的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4.2.2 农户家庭生产表现出来的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4.2.3 农户农产品表现出来的特征分析 | 第42页 |
4.2.4 农户地理环境表现出来的特征分析 | 第42-43页 |
4.2.5 农户政策环境表现出来的特征分析 | 第43页 |
4.3 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建立 | 第43-44页 |
4.4 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估计结果 | 第44-50页 |
4.4.1 农户与产业化经营组织合作受户主表现出来的特征的影响分析 | 第45-46页 |
4.4.2 农户与产业化经营组织合作受家庭表现出的特征的的影响分析 | 第46页 |
4.4.3 农户与产业化经营组织合作受农产品表现出来的特征的影响分析 | 第46-47页 |
4.4.4 农户与产业化经营组织合作受地理环境表现出的特征的影响分析 | 第47-48页 |
4.4.5 农户与产业化经营组织合作受政策环境表现出的特征的影响分析 | 第48-50页 |
5 基于农户参与视角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绩效评价体系 | 第50-60页 |
5.1 研究假设 | 第50页 |
5.2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第50-54页 |
5.2.1 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 | 第50页 |
5.2.2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50-51页 |
5.2.3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1-53页 |
5.2.4 指标变量的部分解释 | 第53-54页 |
5.3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54-55页 |
5.3.1 层次分析法的引入 | 第54页 |
5.3.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基本思想 | 第54-55页 |
5.4 泰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 | 第55-60页 |
5.4.1 泰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绩效评价研究样本分析 | 第55-57页 |
5.4.2 泰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绩效评价指标的优化比较与指标权重 | 第57-60页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0-6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6.2 泰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分析 | 第61-62页 |
6.3 推进泰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政策建议 | 第62-67页 |
6.3.1 完善利益链接机制,让农户分享产业化增值收益 | 第62-63页 |
6.3.2 改善组织经营管理和治理结构,提升带动农户的能力 | 第63-64页 |
6.3.3 实现组织服务机制创新,降低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交易成本 | 第64页 |
6.3.4 实现组织结构高级化变迁,提升组织运行绩效 | 第64-65页 |
6.3.5 培育新型生产主体,提升农户参与市场竞争能力 | 第65页 |
6.3.6 实现多样化融资渠道,降低组织形成与存在的成本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