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1页
    1.1 问题提出第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18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4-15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5-18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9-21页
第2章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论述第21-27页
    2.1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商业模式第21-24页
        2.1.1 第三方支付第21页
        2.1.2 P2P网络信贷第21-22页
        2.1.3 众筹融资第22-24页
    2.2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第24-25页
    2.3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第25-27页
        2.3.1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第25页
        2.3.2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重塑第25-27页
第3章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第27-34页
    3.1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类别第27-30页
        3.1.1 技术风险第27-28页
        3.1.2 法律风险第28-29页
        3.1.3 信息安全风险第29页
        3.1.4 洗钱风险第29-30页
    3.2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点第30-31页
        3.2.1 风险的传染性极强第30页
        3.2.2 风险的可控程度较低第30-31页
        3.2.3 风险显著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第31页
        3.2.4 风险的破坏性更强第31页
    3.3 互联网金融不同商业模式下的风险第31-34页
        3.3.1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分析第31-32页
        3.3.2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分析第32页
        3.3.3 众筹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第32-34页
第4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演进第34-40页
    4.1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确立与发展第34-36页
    4.2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现状第36-40页
        4.2.1 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现状第36-37页
        4.2.2 P2P网络借贷监管现状及挑战第37-38页
        4.2.3 众筹融资平台的监管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38-40页
第5章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借鉴第40-46页
    5.1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概况第40-42页
        5.1.1 金融监管现状第40-41页
        5.1.2 权责明确的金融监管体制第41-42页
        5.1.3 监管内容全面第42页
    5.2 英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概况第42-43页
        5.2.1 行业自律组织发展成熟第42页
        5.2.2 监管措施相对宽松第42-43页
        5.2.3 坚持适度审慎的原则第43页
    5.3 经验借鉴与启示第43-46页
        5.3.1 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加强信息披露第43-44页
        5.3.2 强调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第44页
        5.3.3 转变监管理念,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第44页
        5.3.4 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第44-45页
        5.3.5 鼓励建立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第45-46页
第6章 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对策第46-52页
    6.1 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第46-47页
    6.2 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具体对策第47-52页
        6.2.1 加强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的建设第47页
        6.2.2 明确监管主体和实施细则,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第47-49页
        6.2.3 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建设第49-50页
        6.2.4 完善互联网金融动态监管、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提示制度第50页
        6.2.5 加强网络技术安全保护机制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附件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用评估在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X银行Y分行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X支行顾客满意度提升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