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1 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2 岩石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3 荷载作用下岩体渗透特性演化规律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海底隧道渗流场与涌水量理论研究 | 第26-42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工程概况 | 第26-30页 |
2.2.1 工程概况 | 第26-27页 |
2.2.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30页 |
2.3 常用经验解析法 | 第30-31页 |
2.4 基于叠加原理的海底隧道渗流场与涌水量理论研究 | 第31-40页 |
2.4.1 理论基础 | 第32-33页 |
2.4.2 双涌水点计算模型 | 第33-37页 |
2.4.3 单涌水点简化计算模型 | 第37-38页 |
2.4.4 参数影响分析 | 第38-40页 |
2.5 涌水量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安山岩本构模型与渗透特性演化规律研究 | 第42-64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单轴压缩及抗拉强度试验研究 | 第42-47页 |
3.2.1 单轴压缩试验 | 第43-46页 |
3.2.2 抗拉强度试验 | 第46-47页 |
3.3 三轴压缩试验研究 | 第47-51页 |
3.3.1 试验方案 | 第47-48页 |
3.3.2 结果处理与分析 | 第48-51页 |
3.4 安山岩本构模型研究 | 第51-55页 |
3.4.1 本构模型建立的基础 | 第51页 |
3.4.2 强度参数演化规律分析 | 第51-54页 |
3.4.3 剪胀角演化规律分析 | 第54-55页 |
3.5 岩石渗透特性演化模型及数值验证 | 第55-62页 |
3.5.1 岩石渗透特性演化模型与演化规律分析 | 第55-58页 |
3.5.2 三轴试验模拟与验证 | 第58-6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基于超前探孔的海底隧道围岩初始渗透性能理论预测 | 第64-74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超前探孔涌水量现场测试 | 第64-66页 |
4.2.1 超前探孔设计 | 第64-66页 |
4.2.2 超前探孔涌水量测试 | 第66页 |
4.3 围岩初始渗透性能理论预测 | 第66-69页 |
4.3.1 超前探孔涌水量与渗流场理论研究 | 第66-68页 |
4.3.2 围岩初始渗透性能反演分析 | 第68-69页 |
4.4 围岩初始渗透性能数值方法对比验证 | 第69-72页 |
4.4.1 FLAC~(3D)渗流计算原理 | 第69-70页 |
4.4.2 围岩初始渗透性能数值验证 | 第70-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海底隧道涌水量的爆破振动影响分析 | 第74-92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海底隧道爆破方案与模拟计算设计 | 第74-78页 |
5.2.1 海底隧道爆破方案设计 | 第74-76页 |
5.2.2 参数选取与模型建立 | 第76-78页 |
5.3 爆破振动影响下的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 | 第78-83页 |
5.3.1 爆破动力荷载计算 | 第78-79页 |
5.3.2 爆破振动影响下的海底隧道围岩增渗机制分析 | 第79-80页 |
5.3.3 爆破振动影响下的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与对比分析 | 第80-83页 |
5.4 海底隧道围岩渗透性能与涌水量的爆破因素影响规律研究 | 第83-90页 |
5.4.1 炮孔间距影响分析 | 第83-86页 |
5.4.2 爆破脉冲峰值影响分析 | 第86-9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10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