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土工格栅在拓宽公路中加固效果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公路拓宽技术研究现状第14页
        1.2.2 土工格栅应用于公路拓宽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土工格栅应用于路基方面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4 土工格栅应用于路面方面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 技术路线第18-20页
    1.5 主要创新点第20-22页
第二章 不同沉降模式下土工格栅加筋路基模型试验研究第22-60页
    2.1 引言第22-23页
    2.2 试验方案第23-34页
        2.2.1 试验目的第23页
        2.2.2 差异沉降模式第23-24页
        2.2.3 试验模型设计第24-26页
        2.2.4 试验工况及监测仪器埋设位置第26-28页
        2.2.5 试验观测设备及现场埋设第28-31页
        2.2.6 试验材料第31-33页
        2.2.7 试验流程第33-34页
    2.3 等沉模式试验数据第34-45页
        2.3.1 无格栅时路基内部受力及变形分析第34-37页
        2.3.2 铺设一层格栅时路基内部受力及变形分析第37-40页
        2.3.3 铺设两层格栅时路基内部受力及变形分析第40-42页
        2.3.4 讨论与分析第42-45页
    2.4 非等沉模式试验数据第45-55页
        2.4.1 无格栅时路基内部受力及变形分析第45-47页
        2.4.2 铺设一层格栅时路基内部受力及变形分析第47-50页
        2.4.3 铺设两层格栅时路基内部受力及变形分析第50-52页
        2.4.4 讨论与分析第52-55页
    2.5 土工格栅减小差异沉降机理分析第55-59页
        2.5.1 加筋土体力学性能分析第56-57页
        2.5.2 土体内部剪应力对土体位移的影响第57-59页
    2.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三章 土工格栅处治拓宽路基现场试验研究第60-76页
    3.1 引言第60页
    3.2 工程概况第60-61页
    3.3 试验段土质力学参数第61-62页
    3.4 试验段设计方案第62-64页
    3.5 监测方案布置第64页
    3.6 试验路铺设及监测仪器埋设第64-68页
        3.6.1 台阶开挖第64页
        3.6.2 试验路填土第64-65页
        3.6.3 土工格室铺设第65页
        3.6.4 土工格栅铺设第65-66页
        3.6.5 监测仪器埋设第66-68页
    3.7 试验数据分析第68-72页
        3.7.1 施工期内格室土压力变化第68-69页
        3.7.2 不同填土高度下土工格室上下垫层土压力分布情况第69-70页
        3.7.3 施工期内格栅上下应力、应变变化第70-71页
        3.7.4 不同填土高度下土工格栅变形性能第71页
        3.7.5 不同地基处治条件下土工格栅变形性能第71-72页
    3.8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第72-75页
    3.9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不同沉降模式下土工格栅加筋路面结构效果研究第76-98页
    4.1 引言第76页
    4.2 土工格栅加筋路面机理分析第76页
    4.3 土工格栅在路面结构层中加筋效果及设计参数研究第76-79页
        4.3.1 拓宽路基顶部差异沉降形态概述第76-77页
        4.3.2 计算原理及力学模型分析第77-78页
        4.3.3 FLAC建模分析第78-79页
        4.3.4 土工格栅单元模拟第79页
    4.4 模拟结果分析第79-95页
        4.4.1 反s型沉降曲线模式第79-85页
        4.4.2 直线型沉降曲线模式第85-90页
        4.4.3 错台型沉降曲线第90-95页
    4.5 不同沉降模式下路面结构受力及格栅设计参数比较第95-97页
    4.6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8-100页
    5.1 结论第98-99页
    5.2 展望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05-10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额外排放”理论模型的城市主干路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研究
下一篇:海底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研究及其爆破振动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