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上市公司扭亏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1 绪论 | 第6-14页 |
·选题背景 | 第6-7页 |
·研究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7-11页 |
·国外研究综述及述评 | 第7-9页 |
·国内研究综述及述评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第11-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路径 | 第12-14页 |
2 盈余管理概述及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 | 第14-20页 |
·盈余管理界定与产生 | 第14-15页 |
·盈余管理的界定 | 第14页 |
·盈余管理产生动机 | 第14-15页 |
·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15-17页 |
·盈余管理存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 第15-16页 |
·盈余管理存在的负面影响 | 第16页 |
·对盈余管理存在的认识 | 第16-17页 |
·非经常性损益与盈余管理 | 第17-18页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界定与判别 | 第17页 |
·我国会计制度关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界定 | 第17-18页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 | 第18-20页 |
3 沪市扭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 第20-26页 |
·样本选择与描述 | 第20-24页 |
·中国上市公司概况 | 第20页 |
·样本选择与描述 | 第20-21页 |
·数据整理与模型建立 | 第21-24页 |
·沪市扭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可能性研究 | 第24-26页 |
4 扭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途径的政策及问题分析 | 第26-34页 |
·主要途径政策分析 | 第26-33页 |
·营业外利润途径分析 | 第26-28页 |
·投资(净)收益途径分析 | 第28-30页 |
·主业扭亏途径分析 | 第30-31页 |
·其他途径分析 | 第31-33页 |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33-34页 |
5 限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建议与对策 | 第34-37页 |
·限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宏观建议 | 第34-35页 |
·加快成熟的市场机制的建设 | 第34页 |
·增强对关联方的识别与披露 | 第34-35页 |
·拓宽其他融资市场建设 | 第35页 |
·限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微观建议 | 第35-37页 |
·细化会计准则 | 第35-36页 |
·完善企业盈利能力考核方法 | 第36-37页 |
6 结论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 | 第4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