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

考虑耦合作用的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深基坑稳定性研究第12-13页
        1.2.2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研究第13-14页
        1.2.3 耦合作用对深基坑稳定性研究第14-15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2 渗流固结耦合理论第16-26页
    2.1 渗流理论第16-20页
        2.1.1 概述第16-17页
        2.1.2 渗流基本方程第17-20页
    2.2 渗流固结耦合理论第20-23页
        2.2.1 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第20页
        2.2.2 太沙基固结理论第20-21页
        2.2.3 比奥固结理论第21-23页
    2.3 土水压力计算方法第23-24页
        2.3.1 计算方法概述第23页
        2.3.2 水土压力分算法第23-24页
        2.3.3 水土压力合算法第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6页
3 深基坑现场监测分析第26-37页
    3.1 基坑监测目的和内容第26-27页
        3.1.1 监测目的第26页
        3.1.2 基坑监测内容第26-27页
    3.2 深基坑监测方法第27-31页
        3.2.1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的监测第27-28页
        3.2.2 桩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第28-29页
        3.2.3 锚杆(索)轴力监测第29-31页
    3.3 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第31-36页
        3.3.1 支护桩顶部变形监测第31-33页
        3.3.2 支护桩变形监测分析第33-34页
        3.3.3 锚杆轴力监测分析第34-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4 FLAC3D中的流固耦合分析第37-43页
    4.1 FLAC3D模拟计算理论第37-40页
        4.1.1 计算原理第37页
        4.1.2 FLAC3D数值模拟优点第37-38页
        4.1.3 FLAC3D土体本构模型第38-39页
        4.1.4 支护结构单元第39-40页
    4.2 FLAC3D耦合分析原理第40-42页
        4.2.1 流固耦合计算特点第40页
        4.2.2 流固耦合计算第40-41页
        4.2.3 建模思路第41-42页
    4.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5 基坑工程耦合作用的数值分析第43-64页
    5.1 工程概况第43-45页
        5.1.1 工程地质概况第43-44页
        5.1.2 水文地质情况第44页
        5.1.3 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第44-45页
        5.1.4 工程降水设计第45页
    5.2 模型的建立第45-46页
        5.2.1 计算区域的确定第45页
        5.2.2 基本假定第45-46页
        5.2.3 边界条件第46页
        5.2.4 模型分析步骤第46页
    5.3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第46-60页
        5.3.1 不考虑流固耦合时基坑开挖分析第46-52页
        5.3.2 考虑流固耦合时基坑开挖分析第52-60页
    5.4 考虑和不考虑渗流固结耦合与实际监测的对比分析第60-63页
        5.4.1 桩体水平位移曲线对比第60-61页
        5.4.2 锚杆轴力对比分析第61-62页
        5.4.3 坑外地面沉降第62-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6.1 结论第64页
    6.2 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雨水生物滞留池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FLAC3D模拟的深基坑锚拉支护的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