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

基于FLAC3D模拟的深基坑锚拉支护的结构优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基坑工程计算方法的发展第12页
        1.2.2 基坑工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2-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2 深基坑支护体系类型和变形规律第16-22页
    2.1 深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类型第16-17页
        2.1.1 不同支护类型的优缺点第16-17页
    2.2 深基坑变形规律研究第17-18页
        2.2.1 深基变形的影响因素和规律第17-18页
        2.2.2 自然环境条件因素第18页
        2.2.3 设计因素第18页
        2.2.4 施工因素第18页
    2.3 结构计算方法第18-21页
        2.3.1 等值梁法第18-20页
        2.3.2 弹性支点法第20-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工程概况与数据监测分析第22-41页
    3.1 工程概况第22-29页
        3.1.1 工程简介第22-23页
        3.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第23-29页
        3.1.3 基坑周边环境第29页
    3.2 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第29-33页
    3.3 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第33-37页
        3.3.1 深基坑监测目的第33页
        3.3.2 监测范围、监测项目与监测频率第33-34页
        3.3.3 监测点的布置第34-37页
    3.4 变形数据分析第37-40页
        3.4.1 墙体水平侧移的监测结果分析第38-39页
        3.4.2 锚杆轴力的监测结果分析第39-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4 基坑工程开挖与支护的数值模拟分析第41-63页
    4.1 有限差分软件FLAC3D程序简介第41页
    4.2 深基坑开挖FLAC3D分析理论第41-47页
        4.2.1 土体的本构模型与参数的选择第41-46页
        4.2.2 支护结构的模拟第46-47页
    4.3 基坑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47-49页
        4.3.1 整体模型的建立第47-48页
        4.3.2 模型的边界条件第48页
        4.3.3 施工工况模拟步骤第48-49页
    4.4 数值模拟计算及分析第49-57页
        4.4.1 初始应力场的计算第49-50页
        4.4.2 各阶段坑壁水平方向位移第50-56页
        4.4.3 地表沉降第56-57页
    4.5 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第57-60页
        4.5.1 墙体水平侧移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第57-58页
        4.5.2 水平锚杆轴力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第58-60页
    4.6 锚杆预应力变化对土体位移的影响第60-62页
    4.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基坑工程开挖与支护的结构优化第63-71页
    5.1 锚杆长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第63-64页
    5.2 锚杆位置变化对结构的影响第64-66页
    5.3 锚杆直径变化对结构的影响第66-68页
    5.4 支护桩刚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第68-69页
    5.5 基础桩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第69-70页
    5.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6.1 结论第71页
    6.2 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耦合作用的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蜂窝门式刚架整体受力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