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行政民事混合侵权的赔偿责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0-13页
    一、选题背景第10页
    二、选题意义第10-11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第一章 行民混合侵权赔偿的理论界定第13-23页
    第一节 行民混合侵权概述第13-19页
        一、行民混合侵权的概念第13页
        二、行民混合侵权的构成第13-14页
        三、行民混合侵权的类型第14-19页
    第二节 行民混合侵权赔偿的成因第19-21页
        一、本质原因: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一致性第19-20页
        二、现实原因:行政权的扩张与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第20页
        三、重要原因:公法和私法的相互渗透第20-21页
    第三节 行民混合侵权赔偿的法律属性第21-23页
        一、主体方面:侵权赔偿主体的复数性和特定性第21页
        二、客体方面:侵权赔偿法律关系客体的竞合性第21-22页
        三、责任分担方面:侵权赔偿责任分担的复杂性和混合性第22页
        四、程序方面:侵权赔偿诉讼程序上的交叉性第22-23页
第二章 行民混合侵权赔偿的归责原则第23-34页
    第一节 客观归责原则及其在混合侵权赔偿中的适用第23-26页
        一、客观归责原则概述第23-24页
        二、客观归责原则在混合侵权赔偿中的适用第24-25页
        三、客观归责原则司法适用的评析第25-26页
    第二节 主观归责原则及其在混合侵权赔偿中的适用第26-29页
        一、主观归责原则概述第26-27页
        二、主观归责原则在混合侵权赔偿中的适用第27-29页
        三、主观归责原则司法适用的评析第29页
    第三节 行民混合侵权赔偿归责原则之重构第29-34页
        一、关于归责原则体系第29-30页
        二、违法与过错的关系第30-31页
        三、具体的制度设计第31-34页
第三章 行民混合侵权赔偿的分担规则第34-47页
    第一节 行政赔偿优先规则第34-36页
        一、法理:“行政先行赔偿说”第34页
        二、行政赔偿优先规则之司法适用第34-35页
        三、行政赔偿优先规则之简要评析第35-36页
    第二节 民事赔偿优先规则第36-39页
        一、法理:“民事穷尽说”第36-37页
        二、民事优先赔偿规则之司法适用第37-38页
        三、民事优先赔偿规则之简要评析第38-39页
    第三节 行民赔偿并行规则第39-40页
        一、法理:“份额赔偿说”与“自己责任理论”第39页
        二、行民赔偿并行规则之司法适用第39-40页
        三、行民赔偿并行规则之简要评析第40页
    第四节 行民赔偿连带规则第40-42页
        一、法理:“连带责任说”第40-41页
        二、行民赔偿连带规则之司法适用第41-42页
        三、行民赔偿连带规则之简要评析第42页
    第五节 行民混合侵权赔偿分担规则之重构第42-47页
        一、以行民按份赔偿责任为原则第43-45页
        二、以行民连带赔偿责任为例外第45-46页
        三、以补充责任为层进第46-47页
第四章 行民混合侵权赔偿的实现形式第47-53页
    第一节 行政诉讼合并审理模式第47-48页
        一、行政诉讼合并审理模式的适用第47-48页
        二、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赔偿诉讼的评析第48页
    第二节 民事诉讼合并审理模式第48-49页
        一、民事诉讼合并审理模式的适用第48-49页
        二、民事诉讼附带行政赔偿诉讼的评析第49页
    第三节 行民分别诉讼审理模式第49-50页
        一、行民分别诉讼审理模式的适用第49-50页
        二、行民分别诉讼审理模式的评析第50页
    第四节 行民混合侵权赔偿实现形式之重构第50-53页
        一、以先民后行为辅第50-51页
        二、以行民赔偿诉讼独立并行为主第51页
        三、以合并诉讼为例外第51-53页
总结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债权让与中禁止让与特约的效力研究
下一篇:安卓智能手机电子数据取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