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前言 | 第9-10页 |
一、社区矫正制度沿革 | 第10-19页 |
(一) 国外社区矫正制度 | 第10-11页 |
1、国外社区矫正的历史发展 | 第10页 |
2、国外社区矫正的定义 | 第10-11页 |
(二)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实践和发展 | 第11-12页 |
(三) 我国社区矫正的法律属性 | 第12-17页 |
1、社区矫正法律属性争议概述 | 第12-14页 |
2、社区矫正法律属性争议评析 | 第14-17页 |
(四) 《青海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要点解析 | 第17-19页 |
1、《青海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制定背景及意义 | 第17-18页 |
2、《青海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内容概要 | 第18-19页 |
二、就西宁市社区矫正工作存在问题的考察与思考 | 第19-27页 |
(一) 适用社区矫正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1、社会调查工作不规范 | 第19-20页 |
2、对社会调查结果重视不足 | 第20-21页 |
(二) 社区矫正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1、宣告工作不规范 | 第21-22页 |
2、监督管理未落实到位 | 第22-23页 |
3、教育矫正未体现个性化 | 第23-24页 |
4、帮扶工作无法保障 | 第24页 |
5、分类管理制度未落实到位 | 第24页 |
6、心理矫治无法开展实施 | 第24-25页 |
7、奖惩制度需加强落实 | 第25页 |
(三) 社区矫正后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1、解矫工作不规范 | 第26页 |
2、安置帮教工作流于形式 | 第26-27页 |
三、西宁市社区矫正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2页 |
(一) 基层社区矫正机构场所设施不完善 | 第27-28页 |
(二) 基层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缺乏 | 第28-29页 |
1、基层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数量缺乏 | 第28-29页 |
2、基层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质量缺乏 | 第29页 |
(三) 基层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足 | 第29-30页 |
(四) 社区矫正措施种类贫乏 | 第30页 |
(五) 基层社区矫正机构与相关部门缺乏交流机制 | 第30-31页 |
1、基层社区矫正机构与检察机关缺乏交流 | 第30-31页 |
2、基层社区矫正机构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缺乏交流 | 第31页 |
(六) 社区矫正工作资金投入不足 | 第31-32页 |
四、完善西宁市社区矫正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 第32-44页 |
(一) 基层社区矫正机构的建设与完善 | 第32-33页 |
1、完善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 | 第32页 |
2、完善司法所职能建设 | 第32-33页 |
(二) 提升基层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素质的措施 | 第33-36页 |
1、加强培训是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素质的主要方式 | 第33-35页 |
2、采取“2+2+X”模式是提升工作人员素质的关键 | 第35-36页 |
3、配置统一制服和装备是提升工作人员素质的外在表现 | 第36页 |
(三) 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规章制度的建立、落实与完善 | 第36-40页 |
1、加强和完善分类管理制度 | 第36-37页 |
2、进一步落实奖惩制度 | 第37-38页 |
3、加强基层社区矫正机构与相关部门的交流与配合机制 | 第38-39页 |
4、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 第39-40页 |
(四) 增加和完善社区矫正措施的种类 | 第40-42页 |
1、建立“阳光归途之家” | 第40-41页 |
2、建立“家中监禁”措施 | 第41页 |
3、大力开发监督管理技术 | 第41页 |
4、完善社区矫正服务体系 | 第41-42页 |
(五) 其它完善西宁市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 | 第42-44页 |
1、加强社区矫正的宣传工作 | 第42-43页 |
2、加大社区矫正资金的投入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