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15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第13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 | 第15-18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 社会稳定 | 第15页 |
(二) 维稳 | 第15-16页 |
(三) 长效机制 | 第16页 |
二、构建维稳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三、构建维稳长效机制的遵循的原则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临沂市维稳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 第18-23页 |
一、临沂市维稳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一) 维稳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二) 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分析 | 第19-20页 |
(三) 相关职能部门介绍 | 第20页 |
二、面临的挑战 | 第20-23页 |
(一) 维稳方式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变换带来的不适应 | 第20页 |
(二) 社会发展带来的矛盾激增与现行制度不健全的矛盾 | 第20-21页 |
(三) 基层日益增多的维稳任务和维稳力量不足产生的矛盾 | 第21页 |
(四) 庞大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带来的潜在不稳定压力 | 第21-22页 |
(五) 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机构改革带来的维稳责任复杂化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临沂市维稳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3-30页 |
一、临沂市维稳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一) 缺乏预防和源头治理机制,维稳治标不治本 | 第23页 |
(二) 矛盾调处效果不佳,群众诉求表达机制不通畅 | 第23-25页 |
(三) 基层没有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 第25页 |
(四) 社会治理服务对维稳贡献不足 | 第25-26页 |
(五) 相关部门职能交叉,分工协作不畅 | 第26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26-30页 |
(一) 机制设计缺乏前瞻性和官员的任期制 | 第26页 |
(二) 矛盾调解队伍缺乏工作动力,信访等制度存在缺陷 | 第26-27页 |
(三) 基层维稳力量薄弱,群防群治落实不到位 | 第27页 |
(四) 社会治理体制因循守旧,存在多种弊端 | 第27-28页 |
(五) 制度体系的缺陷,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缺乏统一协调部署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临沂市维稳长效机制的构建途径 | 第30-38页 |
一、建立完善源头预防治理机制 | 第30-32页 |
(一) 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的领导决策机制 | 第30页 |
(二) 逐步建立利益协调平衡机制 | 第30-31页 |
(三) 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 第31页 |
(四) 深化政务公开机制 | 第31页 |
(五) 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 第31-32页 |
(六) 营造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 第32页 |
(七) 建立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反馈机制 | 第32页 |
二、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 第32-34页 |
(一) 建立全覆盖的调解组织网络 | 第32-33页 |
(二) 建立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常态化工作机制 | 第33页 |
(三) 构建衔接紧密、运行高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 | 第33-34页 |
(四) 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 第34页 |
三、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机制 | 第34-36页 |
(一) 推进基层政法单位和综治组织建设规范化 | 第34-35页 |
(二) 推进综治平台信息化 | 第35页 |
(三) 推进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建设 | 第35页 |
(四) 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导向,提高基层人防、物防、技防水平 | 第35页 |
(五) 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 第35页 |
(六) 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 | 第35-36页 |
四、创新社会治理服务机制 | 第36-37页 |
(一)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 第36页 |
(二) 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 第36页 |
(三)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 | 第36-37页 |
(四) 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 | 第37页 |
五、建立职能部门协作与组织保障机制 | 第37-38页 |
(一) 领导部门和责任部门的相互协作 | 第37页 |
(二) 加强物质保障 | 第37页 |
(三)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 第37-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历 | 第43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