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社会资本视域下海洋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9-17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6页
        (一) 关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综述第10-11页
        (二) 关于海洋社会组织的研究综述第11-13页
        (三) 关于社会资本与社会组织关系研究的综述第13-15页
        (四) 评价第15-16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一) 研究思路第16页
        (二)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视角的阐释第17-30页
    一、社会资本理论概述第17-19页
        (一) 社会资本的内涵第17页
        (二) 社会资本的特征第17-18页
        (三) 社会资本理论的应用层次第18-19页
    二、海洋社会组织的概念与类别第19-22页
        (一) 海洋社会组织的概念第19-20页
        (二) 海洋社会组织的特征第20-21页
        (三) 海洋社会组织的分类第21-22页
    三、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海洋社会组织发展的合理性第22-24页
        (一) 社会资本是海洋社会组织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第22-24页
        (二) 海洋社会组织发展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与提升第24页
    四、海洋社会组织发展研究中社会资本分析纬度的确定第24-30页
        (一) 社会资本分析纬度的梳理第24-26页
        (二) 海洋社会组织发展研究中的社会资本分析纬度第26-30页
第二章 我国海洋社会组织发展的背景、历程与趋势第30-36页
    一、我国海洋社会组织的发展背景第30-31页
    二、我国海洋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第31-32页
        (一) 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第31页
        (二) 成长阶段(21世纪初至今)第31-32页
    三、我国海洋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第32-36页
        (一) 海洋社会组织总量逐年显著递增第32-34页
        (二) 海洋社会组织类型呈多样化第34-35页
        (三) 与社会组织之间交往更加频繁第35-36页
第三章 我国海洋社会组织发展的困境——以中国海洋学会和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为例第36-43页
    一、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第36-37页
        (一) 官办海洋社会组织——中国海洋学会第36页
        (二) 民间海洋社会组织——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第36-37页
        (三) 个案选取的典型性第37页
    二、我国海洋社会组织发展的困境第37-43页
        (一) 官办海洋社会组织的发展困境第38-40页
        (二) 民间海洋社会组织的发展困境第40-43页
第四章 我国海洋社会组织发展困境形成的原因第43-48页
    一、官办海洋社会组织发展困境的形成原因第43-44页
        (一) 组织权力与实力不足导致组织权威性受限第43页
        (二) 与政府间关系:联系过密导致自主性受限第43-44页
        (三) 与国内外社会组织的关系:缺乏互惠规范的保障导致沟通交流受限第44页
    二、民间海洋社会组织发展困境的形成原因第44-46页
        (一) 与政府间间关系:互惠规范的缺失导致资源获取有限第44-45页
        (二) 制度环境的限制,使其法律地位不清晰第45页
        (三) 社会公共参与网络:公民多元参与渠道不畅通,导致组织专业性受限第45-46页
    三、海洋社会组织总体的发展困境成因第46-48页
第五章 基于社会资本促进海洋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第48-56页
    一、加强海洋社会组织自身的公信力建设第48-50页
        (一) 提升组织能力以增强海洋社会组织的公信力第48-49页
        (二) 参与国际海洋事务以提升海洋社会组织的国际认同力第49-50页
    二、完善海洋社会组织与社会多元主体问的互惠合作规范第50-52页
        (一) 完善与政府间的互惠合作规范第50-51页
        (二) 加强与企业间的互惠合作第51-52页
        (三) 完善与国内外相关社会组织间的互惠合作第52页
    三、构建海洋社会组织多层次的社会参与网络第52-56页
        (一) 扩大以志愿者队伍为主体的组织成员网络第53页
        (二) 拓展以组织活动为平台的公众参与网络第53-54页
        (三) 发展以会员制为基础的社会筹资网络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附录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宁市社区矫正工作研究--以基层社区矫正机构建设为视角
下一篇:东乡族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