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1 时代要求 | 第7-8页 |
1.1.2 现实背景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中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 第12-16页 |
2.1 就业问题及内涵 | 第12页 |
2.2 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 第12-14页 |
2.3 中职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 | 第14-16页 |
第三章 中职学校内部存在的问题 | 第16-21页 |
3.1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 第16-17页 |
3.2 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的差距 | 第17页 |
3.3 专业课教学理论偏强实践偏弱 | 第17-19页 |
3.3.1 专业教学理论偏强方法单一 | 第18页 |
3.3.2 专业课教学实践偏弱 | 第18-19页 |
3.4 专业教学知识更新缓慢 | 第19页 |
3.5 教师队伍结构单一双师型教师数量少 | 第19-20页 |
3.6 学校培养的出口与社会需求对接不畅 | 第20-21页 |
第四章 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分析 | 第21-31页 |
4.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况 | 第21-22页 |
4.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点 | 第22-24页 |
4.2.1 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 | 第22-23页 |
4.2.2 注重实践突出技能培养 | 第23页 |
4.2.3 优良的师资队伍 | 第23-24页 |
4.2.4 重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 第24页 |
4.3 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分析 | 第24-28页 |
4.3.1 "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基础 | 第24-25页 |
4.3.2 "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实现了就业稳定的自觉性 | 第25-26页 |
4.3.3 "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失业者再就业的保障 | 第26-28页 |
4.4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启示 | 第28-31页 |
4.4.1 充实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 | 第28-29页 |
4.4.2 深化教学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 第29页 |
4.4.3 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第29-30页 |
4.4.4 校企联合办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天津市红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改革对策 | 第31-44页 |
5.1 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职业能力 | 第31-34页 |
5.1.1 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 | 第31-33页 |
5.1.2 职业能力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 第33-34页 |
5.2 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 | 第34-37页 |
5.2.1 专业设置的意义 | 第34-35页 |
5.2.2 红星职专的专业调整 | 第35-37页 |
5.3 利用实训基地加强动手能力提高技术水平 | 第37-39页 |
5.3.1 校内实训基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 第37-38页 |
5.3.2 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技术水平 | 第38-39页 |
5.4 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拓宽就业途径 | 第39-42页 |
5.4.1 坚持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合作 | 第39-41页 |
5.4.2 校企无缝对接学生毕业即就业 | 第41-42页 |
5.5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