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黄孢原毛平革菌抗营养阻遏产酶和降解木质素机制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前言第12-21页
    1.1 白腐菌的生长代谢特点及降解木素酶系第12-14页
        1.1.1 白腐菌的生长代谢特点第12-13页
        1.1.2 白腐菌降解木素酶系及其作用特点第13-14页
    1.2 白腐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凝胶电泳分析第14-15页
        1.2.1 电泳技术第14页
        1.2.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14-15页
        1.2.3 白腐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第15页
    1.3 白腐菌营养机制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第15-17页
    1.4 白腐菌木质素降解研究第17-19页
        1.4.1 白腐菌木质素降解机制第18页
        1.4.2 白腐菌木质素降解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第18-19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9-21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1-31页
    2.1 实验材料第21-24页
        2.1.1 实验菌种第21页
        2.1.2 实验主要药品第21页
        2.1.3 实验器材第21页
        2.1.4 实验培养基第21-22页
        2.1.5 实验试剂第22-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31页
        2.2.1 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第24-26页
        2.2.2 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的产酶机制研究第26-28页
        2.2.3 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的木质素生物降解机制研究第28-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61页
    3.1 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第31-34页
        3.1.1 不同菌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特征第31-32页
        3.1.2 迁移距离第32页
        3.1.3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相对迁移率(Rf)第32-34页
    3.2 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的产酶机制研究第34-52页
        3.2.1 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的生长曲线与产酶曲线第34-37页
        3.2.2 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的C、N消耗曲线第37-43页
        3.2.3 不同营养条件下抗营养阻遏产酶的生理调控机制第43-47页
        3.2.4 Zn、Mn、草酸、苯丙氨酸的正交试验第47-52页
    3.3 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的木质素生物降解机制研究第52-61页
        3.3.1 木质素磺酸钙降解率测定第52-53页
        3.3.2 不同环境条件下诱变菌株木质素降解机制第53-59页
        3.3.3 温度、初始pH、苯甲醇、Tween80的正交试验第59-61页
4 小结第61-63页
    4.1 实验结论第61-62页
    4.2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工程菌对水体中类固醇污染物的降解研究
下一篇:非灭菌条件下抗营养阻遏白腐真菌对活性染料脱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