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生物评价、生态评价论文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研究--以青海省大通县为案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课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6-23页
    2.1 自然概况第16-20页
        2.1.1 地理位置第16页
        2.1.2 地形地貌第16-17页
        2.1.3 气候特点第17页
        2.1.4 水文特征第17页
        2.1.5 土壤特征第17-18页
        2.1.6 森林资源第18-20页
        2.1.7 耕地第20页
    2.2 研究区存在的问题第20-23页
        2.2.1 水资源短缺第20页
        2.2.2 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第20-21页
        2.2.3 自然灾害频繁第21-23页
第三章 研究区退耕还林概况第23-31页
    3.1 大通县退耕还林概述第23页
    3.2 大通县退耕还林完成情况第23-25页
    3.3 大通县退耕还林模式第25-31页
        3.3.1 种植原则第25-28页
        3.3.2 种植模式第28-31页
第四章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31-36页
    4.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第31-32页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2-36页
        4.2.1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第32-35页
        4.2.2 评价指标的构建第35-36页
第五章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第36-51页
    5.1 保护水资源效益评价方法第36-39页
        5.1.1 涵养水源效益评价方法第36-38页
        5.1.2 净化水质效益评价方法第38-39页
    5.2 保育土壤效益评价方法第39-43页
        5.2.1 森林减少土壤侵性物质量评价方法第39-40页
        5.2.2 森林减少土地废弃面积评价方法第40页
        5.2.3 减少土壤侵蚀价值评价方法第40-41页
        5.2.4 减少泥沙淤积效益评价方法第41页
        5.2.5 减少泥沙滞留的价值评价方法第41-42页
        5.2.6 减少养分流失效益评价方法第42-43页
    5.3 固碳制氧效益评价方法第43-47页
        5.3.1 固定 CO_2量评价方法第43-46页
        5.3.2 制氧效益评价方法第46-47页
    5.4 净化环境价值评价方法第47-48页
        5.4.1 吸收 SO_2效益评价方法第47页
        5.4.2 阻滞降尘效益评价方法第47-48页
    5.5 改善小气候效益评价方法第48-49页
        5.5.1 降低温度价值评价方法第48-49页
        5.5.2 保护农田效益评价方法第49页
    5.6 保护生物多样性效益评价方法第49页
    5.7 退耕还林工程动态评价第49-51页
第六章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第51-62页
    6.1 保护水资源效益第51-52页
        6.1.1 涵养水源价值第51-52页
        6.1.2 净化水质价值第52页
        6.1.3 保护水资源总价值第52页
    6.2 保育土壤效益第52-55页
        6.2.1 减少土壤侵蚀量第52-53页
        6.2.2 减少泥沙淤积、滞留价值第53-54页
        6.2.3 减少养分流失价值第54页
        6.2.4 保育土壤总价值第54-55页
    6.3 净化环境效益第55-56页
        6.3.1 吸收 SO_2价值第55页
        6.3.2 阻滞降尘价值第55-56页
        6.3.3 吸收氟化物价值第56页
        6.3.4 净化环境总价值第56页
    6.4 固碳制氧效益第56-58页
        6.4.1 固碳价值第56-58页
        6.4.2 制氧价值第58页
        6.4.3 固碳制氧总价值第58页
    6.5 改善小气候效益第58-59页
        6.5.1 降低温度价值第58-59页
        6.5.2 保护农田价值第59页
        6.5.3 改善小气候总价值第59页
    6.6 保护生物多样性效益第59-60页
    6.7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初始总价值第60页
    6.8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修正价值第60-61页
    6.9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价值分析第61-6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62-65页
    7.1 结论第62-63页
    7.2 建议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附录:调查表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轻质混凝土组合桥面及铺装结构试验研究
下一篇:视觉机器人系统设计与路径规划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