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新三板概述 | 第12-22页 |
1.1 新三板市场的法律界定 | 第12-15页 |
1.1.1 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历程 | 第12-14页 |
1.1.2 新三板与老三板的区别 | 第14-15页 |
1.1.3 新三板市场的法律界定 | 第15页 |
1.2 新三板的法律范畴 | 第15-19页 |
1.2.1 新三板与创业板、主板的区别 | 第15-18页 |
1.2.2 新三板市场与场外交易市场的区分 | 第18-19页 |
1.3 完善我国新三板市场法律制度的意义 | 第19-22页 |
1.3.1 有利于扶持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 | 第19-20页 |
1.3.2 有利于规范企业运营,为后期资本运营做好铺垫 | 第20页 |
1.3.3 有利于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 | 第20-22页 |
2 我国新三板市场现行法律制度 | 第22-32页 |
2.1 新三板市场的法律渊源 | 第22-24页 |
2.1.1 2006年推出的规则体系 | 第22-23页 |
2.1.2 2009年改革后的规则体系 | 第23-24页 |
2.2 新三板市场中的法律主体 | 第24-27页 |
2.2.1 新三板市场中的挂牌企业 | 第24-25页 |
2.2.2 新三板市场中的投资者 | 第25-26页 |
2.2.3 新三板市场中的主办券商 | 第26-27页 |
2.3 新三板市场的交易制度 | 第27-28页 |
2.3.1 交易平台 | 第27页 |
2.3.2 交易方式 | 第27-28页 |
2.3.3 交易最低限额 | 第28页 |
2.3.4 股份转让限售 | 第28页 |
2.4 新三板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28-30页 |
2.4.1 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 | 第28-29页 |
2.4.2 信息披露内容 | 第29页 |
2.4.3 信息披露的督导 | 第29-30页 |
2.5 新三板市场的监管制度 | 第30页 |
2.5.1 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自律性监管 | 第30页 |
2.5.2 地方政府的监管 | 第30页 |
2.5.3 主板券商的督导 | 第30页 |
2.6 新三板市场的定向增资制度 | 第30-32页 |
2.6.1 新三板市场定向增资制度概述 | 第30-31页 |
2.6.2 新三板市场定向增资的条件 | 第31页 |
2.6.3 新三板市场定向增资的程序 | 第31-32页 |
3 我国新三板市场法律制度的缺陷 | 第32-38页 |
3.1 正式法源的缺位 | 第32-33页 |
3.2 市场参与主体受限 | 第33-34页 |
3.2.1 挂牌主体受限 | 第33页 |
3.2.2 自然人投资主体受限 | 第33页 |
3.2.3 机构投资主体范围不明 | 第33-34页 |
3.3 交易制度的缺陷 | 第34-35页 |
3.3.1 交易门槛过高 | 第34页 |
3.3.2 股份限售过于严格 | 第34页 |
3.3.3 受限二百人红线 | 第34-35页 |
3.3.4 交易方式存在缺陷 | 第35页 |
3.4 监管法律制度的缺陷 | 第35-36页 |
3.4.1 监管力度不够 | 第35页 |
3.4.2 自律性监管制度的缺陷 | 第35-36页 |
3.5 定向增资制度的缺失 | 第36页 |
3.6 转板升级制度的缺失 | 第36-38页 |
4 我国新三板市场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8-48页 |
4.1 新三板市场法律体系之完善 | 第38-39页 |
4.1.1 完善行政法规 | 第38页 |
4.1.2 完善部门规章 | 第38-39页 |
4.2 扩大市场参与主体的范围 | 第39-40页 |
4.2.1 适当扩大挂牌主体范围 | 第39页 |
4.2.2 适当扩大自然人投资主体范围 | 第39页 |
4.2.3 明确机构投资主体范围 | 第39-40页 |
4.3 新三板市场交易制度之完善 | 第40-42页 |
4.3.1 降低最低交易限额 | 第40页 |
4.3.2 适当缩短股份限售期 | 第40-41页 |
4.3.3 突破二百人红线 | 第41页 |
4.3.4 改革现有交易方式 | 第41-42页 |
4.4 新三板市场监管制度之完善 | 第42-44页 |
4.4.1 监管模式介绍 | 第42-43页 |
4.4.2 新三板市场监管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43-44页 |
4.5 新三板市场定向增资制度之完善 | 第44-45页 |
4.5.1 定向增资的适格主体 | 第44页 |
4.5.2 定向增资的适格对象 | 第44-45页 |
4.5.3 定向增资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5页 |
4.6 新三板市场转板升级制度的构建 | 第45-48页 |
4.6.1 转板升级制度的作用 | 第46页 |
4.6.2 转板升级制度的构建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详细摘要 | 第53-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