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中国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

提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9页
1 引言第9-17页
    1.1 本文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概念界定及估算方法第10-12页
        1.2.2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1.2.3 文献综述小结第1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安排第13-14页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特色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14-17页
2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及变动路径第17-34页
    2.1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估算方法的选择第17-18页
    2.2 状态空间模型和Kalman滤波的基本原理第18-20页
        2.2.1 量测方程与状态转移方程的定义第18-19页
        2.2.2 Kalman滤波的一般形式第19-20页
    2.3 构建多参数动态经济系统第20-23页
        2.3.1 分解实际产出第20-21页
        2.3.2 定义通货膨胀率变动路径第21页
        2.3.3 通货膨胀率的估计方法第21-22页
        2.3.4 定义潜在产出变动规律第22页
        2.3.5 定义产出缺口变动规律第22-23页
        2.3.6 数据选取及相关说明第23页
    2.4 Kalman滤波过程第23-26页
        2.4.1 滤波前定变量的估计及前提假设的相关检验第23-24页
        2.4.2 建立多参数动态系统的状态空间形式第24-25页
        2.4.3 对参数矩阵及初始状态向量赋初值第25页
        2.4.4 计算最终参数值第25-26页
    2.5 Kalman滤波估算结果及相关检验第26-28页
        2.5.1 参数终值及相关检验第26页
        2.5.2 状态向量终值及相关检验第26-27页
        2.5.3 潜在产出、产出缺口、潜在产出增长率及均衡增长率的估算结果第27-28页
    2.6 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变动的基本特征与规律第28-32页
        2.6.1 中国产出周期的特征及其成因第28-30页
        2.6.2 中国潜在产出均衡增长率与总产出的长期增长趋势(或路径)第30-31页
        2.6.3 中国可接受的产出缺口区间第31-32页
    2.7 本章重要结论小结第32-34页
3 中国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第34-72页
    3.1 关联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Phillips曲线第35-41页
        3.1.1 附加通货膨胀预期的"工资—失业"型Phillips曲线第35-36页
        3.1.2 工资与价格的调整:交错的工资决定模型第36-38页
        3.1.3 "产出—预期通货膨胀"型Phillips曲线第38-39页
        3.1.4 确定衡量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指标第39-40页
        3.1.5 Phillips曲线形式与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第40-41页
    3.2 中国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路径的联动第41-45页
        3.2.1 中国"产出缺口—通货膨胀"环路第41-43页
        3.2.2 中国价格调整方程与通货膨胀预期第43-45页
    3.3 讨论中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与方法第45-47页
        3.3.1 建立讨论中国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第45-46页
        3.3.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滞后阶数的确定第46-47页
    3.4 中国Phillips曲线形式与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第47-50页
        3.4.1 中国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47-48页
        3.4.2 中国Phillips曲线形式与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变迁第48-50页
    3.5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解释第50-60页
        3.5.1 货币供求、总供求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第51页
        3.5.2 "总需求—通货膨胀—总供给"的动态理论模型第51-54页
        3.5.3 乘数效应、乘数效应阻断与通货膨胀第54-56页
        3.5.4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一般关系第56-60页
    3.6 中国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经验证据检验:以最近一轮通货膨胀为例第60-63页
        3.6.1 2007 年的通货膨胀主要可归因于需求拉动第60-61页
        3.6.2 2008 年的通货膨胀主要可归因于成本推进第61-62页
        3.6.3 经验证据检验的结论第62-63页
    3.7 本章重要结论小结第63-64页
    3.8 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及进一步的思考第64-72页
        3.8.1 把握通货膨胀形成机制、辨析短期经济波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第64-66页
        3.8.2 应用潜在产出增长率进行经济走势预测第66-69页
        3.8.3 从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角度再释产出波动与通货膨胀第69-72页
4 结论第72-79页
    4.1 本文完成的两大主要任务第72-73页
    4.2 本文重要结论兼及论证方法与思路的扼要重述第73-77页
    4.3 本文结论对中国短期经济波动和长期经济发展的启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附录第84-85页
致谢第85-8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88-90页
摘要第9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户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雅安市为例
下一篇:中国房地产信贷风险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