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5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 第14-23页 |
1.2.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简介 | 第14-17页 |
1.2.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 | 第17-21页 |
1.2.3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应用 | 第21-23页 |
1.3 多金属氧酸盐 | 第23-27页 |
1.3.1 多金属氧酸盐简介 | 第23-25页 |
1.3.2 多金属氧酸盐的催化应用 | 第25-27页 |
1.4 金属-有机框架组装杂多酸复合材料简介 | 第27-29页 |
1.5 氧化脱硫简介 | 第29-34页 |
1.6 研究的目的及任务 | 第34-35页 |
第二章 金属有机框架组装磷钨酸复合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 第35-79页 |
2.1 前言 | 第35-3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6-40页 |
2.2.1 实验药品和试剂 | 第36-37页 |
2.2.2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7-38页 |
2.2.3 仪器与表征 | 第38-4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0-77页 |
2.3.1 浸渍法合成H_3PW_(12)O_(40)@MIL-101复合材料 | 第40-46页 |
2.3.2 主体原位组装合成H_3PW_(12)O_(40)@MIL-101复合材料 | 第46-61页 |
2.3.3 客体原位组装合成H_3PW_(12)O_(40)@MIL-101复合材料 | 第61-72页 |
2.3.4 浸渍法合成H_3PW_(12)O_(40)@SiO_2复合材料 | 第72-77页 |
2.4 小结 | 第77-79页 |
第三章 金属有机框架组装磷钨酸复合材料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 第79-96页 |
3.1 前言 | 第79-8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81-84页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81页 |
3.2.2 材料制备 | 第81-82页 |
3.2.3 催化氧化性能评价 | 第82-8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4-94页 |
3.3.1 模拟油品的氧化脱硫性能测试 | 第84-92页 |
3.3.2 真实油品的氧化脱硫性能测试 | 第92-94页 |
3.4 小结 | 第94-96页 |
第四章 金属有机框架组装磷钨酸复合材料催化氧化柴油中典型有机硫化物机理研究 | 第96-112页 |
4.1 前言 | 第9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6-97页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96-97页 |
4.2.2 仪器与表征 | 第97页 |
4.2.3 实验过程 | 第9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7-110页 |
4.3.1 典型有机硫化物的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97-104页 |
4.3.2 典型有机硫化物的催化氧化机理 | 第104-110页 |
4.4 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五章 金属有机框架组装磷钨酸复合材料对氧化产物砜的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 | 第112-125页 |
5.1 前言 | 第112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12-115页 |
5.2.1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112-113页 |
5.2.2 材料制备 | 第113页 |
5.2.3 吸附性能评价 | 第113-114页 |
5.2.4 仪器与表征 | 第114-11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24页 |
5.3.1 主体原位组装H_3PW_(12)O_(40)@MIL-101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 | 第115-117页 |
5.3.2 浸渍法制备H_3PW_(12)O_(40)@MIL-101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 | 第117-119页 |
5.3.3 浸渍法制备H_3PW_(12)O_(40)@SiO_2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 | 第119-121页 |
5.3.4 复合材料对砜选择性吸附机理的研究 | 第121-124页 |
5.4 小结 | 第124-125页 |
结论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5-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作者简介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