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6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4-16页 |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中EGF-EGFR-ERK信号通路在雌激素调控中的作用 | 第16-42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6-23页 |
1.1.1 试验材料和设备 | 第16-19页 |
1.1.2 方法 | 第19-23页 |
1.1.3 统计学方法 | 第23页 |
1.2 结果 | 第23-32页 |
1.2.1 体外实验 | 第23-29页 |
1.2.2 体内实验 | 第29-32页 |
1.3 讨论 | 第32-41页 |
1.3.1 EGFR信号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简介 | 第32-35页 |
1.3.2 雌激素调控通路与EGF-EGFR-ERK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 | 第35-37页 |
1.3.3 内异症中EGF-EGFR-ERK信号通路在雌激素刺激效应发挥中的作用 | 第37-39页 |
1.3.4 内异症中雌激素剥夺状态下EGF-EGFR-ERK信号通路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 | 第39-41页 |
1.4 小结 | 第41-42页 |
二、慢病毒介导的靶向EGFR的siRNA对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作用 | 第42-73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42-54页 |
2.1.1 试验材料和设备 | 第42-44页 |
2.1.2 方法 | 第44-54页 |
2.1.3 统计学方法 | 第54页 |
2.2 结果 | 第54-68页 |
2.2.1 靶向EGFR的siRNA的设计、筛选结果 | 第54-56页 |
2.2.2 质粒构建结果 | 第56-57页 |
2.2.3 慢病毒滴度测定结果 | 第57-59页 |
2.2.4 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感染结果 | 第59页 |
2.2.5 pSIH1-H1-GFP/EGFRsiRNA对异位子宫内膜细胞EGF、EGFR、p-ERK1/2、Ki67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 第59-64页 |
2.2.6 pSIH1-H1-GFP/EGFRsiRNA对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 第64-68页 |
2.3 讨论 | 第68-72页 |
2.3.1 RNAi技术简介 | 第68-69页 |
2.3.2 慢病毒介导的EGFRsiRNA载体的构建 | 第69-71页 |
2.3.3 pSIH1-H1-GFP/EGFRsiRNA对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作用 | 第71-72页 |
2.4 小结 | 第72-73页 |
三、靶向EGFR的siRNA慢病毒对内异症模型裸鼠的治疗效果的研究 | 第73-82页 |
3.1 对象和方法 | 第73-75页 |
3.1.1 试验材料和设备 | 第73-74页 |
3.1.2 方法 | 第74页 |
3.1.3 统计学方法 | 第74-75页 |
3.2 结果 | 第75-78页 |
3.2.1 内异症裸鼠模型的建立结果 | 第75页 |
3.2.2 两次探查时各组裸鼠体重的比较情况 | 第75页 |
3.2.3 第二次探查时各组的病灶情况及平均体积的比较 | 第75-77页 |
3.2.4 第二次探查时各组病灶中EGFR、p-ERK1/2和Ki67的表达情况 | 第77-78页 |
3.3 讨论 | 第78-81页 |
3.3.1 EGFR治疗靶点的选择 | 第78-79页 |
3.3.2 靶向EGFR的siRNA治疗现状 | 第79-80页 |
3.3.3 慢病毒介导的靶向EGFR的siRNA对内异症模型裸鼠的治疗意义 | 第80-81页 |
3.4 小结 | 第81-82页 |
全文结论 | 第82-83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3-94页 |
综述 RNAi技术在靶向EGFR的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 第94-111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104-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