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山堰塞坝形成机制及溃坝模式分析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滑坡堵江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渗流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2章 唐家山区域地质环境特征 | 第20-26页 |
|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 ·地层岩性 | 第21页 |
| ·地质构造及地震 | 第21-24页 |
| ·水文气象条件 | 第24页 |
| ·流域概况 | 第24页 |
| ·气候特性 | 第24页 |
| ·物理地质现象 | 第24-26页 |
| 第3章 唐家山堰塞坝地质特征 | 第26-31页 |
| ·堰塞坝形态特征 | 第26-27页 |
| ·堰塞坝物质组成 | 第27-30页 |
| ·堰塞坝地质结构特点 | 第30-31页 |
| 第4章 唐家山堰塞坝形成机制 | 第31-35页 |
| ·唐家山滑坡形成条件 | 第31页 |
| ·唐家山堰塞坝形成机制分析 | 第31-35页 |
| 第5章 唐家山堰塞坝稳定性分析 | 第35-65页 |
| ·堰塞坝坝体渗流稳定性分析 | 第35-49页 |
| ·Visual Modflow基本理论及软件特点 | 第35-37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 ·堰塞坝渗流场模拟分析 | 第39-49页 |
| ·堰塞坝上下游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49-65页 |
| ·上下游边坡稳定量分析 | 第49-52页 |
| ·堰塞坝上下游边坡稳定性FLAC模拟分析 | 第52-65页 |
| 第6章 唐家山堰塞坝溃坝模式分析 | 第65-68页 |
| ·坝体渗流管涌分析 | 第65页 |
| ·堰塞坝上下游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65-66页 |
| ·坝顶漫溢分析 | 第66页 |
| ·堰塞坝溃坝模式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