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组站解体和编组子系统工作可靠性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与本领域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编组站输入过程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排队理论在编组站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编组站系统及其可靠性分析 | 第15-21页 |
·编组站系统的分析 | 第15-16页 |
·编组站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16-18页 |
·系统可靠性的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编组站解编子系统的可靠性描述 | 第17-18页 |
·解编子系统工作可靠性的定义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解编子系统工作可靠度计算方法研究 | 第21-47页 |
·排队模型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随机过程 | 第21-22页 |
·独立增量过程 | 第22页 |
·齐次马尔可夫链 | 第22-23页 |
·生灭过程 | 第23-24页 |
·泊松过程 | 第24-25页 |
·更新过程 | 第25页 |
·排队系统的符号表示 | 第25-26页 |
·解体子系统工作可靠度计算方法研究 | 第26-38页 |
·解体子系统排队模型特征分析 | 第26页 |
·解体子系统工作可靠度计算方法分析 | 第26-28页 |
·解体子系统工作可靠度具体计算公式 | 第28-38页 |
·编组子系统工作可靠度计算方法研究 | 第38-42页 |
·编组子系统排队模型特征分析 | 第38页 |
·编组子系统工作可靠度计算方法分析 | 第38-39页 |
·编组子系统工作可靠度具体计算公式 | 第39-42页 |
·输入流和作业时间统计分布规律的确定 | 第42-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郑州北站下行解编子系统工作可靠度研究 | 第47-64页 |
·郑州北站概况 | 第47页 |
·下行解编子系统相关技术特征 | 第47-48页 |
·解编子系统输入流的分布规律 | 第48-52页 |
·解体子系统输入流的分布规律 | 第48-52页 |
·编组子系统输入流的分布规律 | 第52页 |
·解编子系统作业时间的分布规律 | 第52-57页 |
·解体子系统作业时间的分布规律 | 第52-55页 |
·编组子系统作业时间的分布规律 | 第55-57页 |
·解编子系统工作可靠度的计算 | 第57-60页 |
·解体子系统工作可靠度的计算 | 第57-58页 |
·编组子系统工作可靠度的计算 | 第58-60页 |
·提高解体子系统工作可靠度的措施 | 第60-63页 |
·增加固有接车线数 | 第61页 |
·改善解体作业组织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1 | 第69-74页 |
附录2 | 第74-80页 |
附录3 | 第80-81页 |
附录4 | 第81-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