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10-13页 |
1.2.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 | 第17-28页 |
2.1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7-19页 |
2.1.1 世界格局变迁中我国的政策选择 | 第17-18页 |
2.1.2 基于我国文化发展水平与建设现状 | 第18-19页 |
2.2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2.2.1 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19-21页 |
2.2.2 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21-24页 |
2.2.3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传承 | 第24-25页 |
2.2.4 对西方文化思想的批判和借鉴 | 第25-28页 |
第3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思想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 第28-40页 |
3.1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8-33页 |
3.1.1 文化强国的指导方针 | 第28-30页 |
3.1.2 文化强国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3.1.3 文化强国的服务方向 | 第31-32页 |
3.1.4 文化强国的实施关键 | 第32-33页 |
3.2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思想的理论特征 | 第33-35页 |
3.2.1 科学性 | 第33-34页 |
3.2.2 实践性 | 第34页 |
3.2.3 统筹性 | 第34-35页 |
3.3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思想的哲学基础 | 第35-40页 |
3.3.1 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 第35-36页 |
3.3.2 唯物辩证法的应用 | 第36-37页 |
3.3.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体现 | 第37页 |
3.3.4 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 第37-40页 |
第4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思想的实践 | 第40-48页 |
4.1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思想实践中面临的困境 | 第40-43页 |
4.1.1 我国文化强国相关保障缺失 | 第40-42页 |
4.1.2 我国文化创造智力支撑不足 | 第42页 |
4.1.3 我国文化产业格局结构陈旧 | 第42页 |
4.1.4 我国文化评估监管体系滞后 | 第42-43页 |
4.2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思想的实践路径 | 第43-48页 |
4.2.1 继续推进文化强国理论创新 | 第43-44页 |
4.2.2 继续完善文化强国管理架构 | 第44-45页 |
4.2.3 继续强化文化强国制度保障 | 第45-46页 |
4.2.4 继续培育文化建设实践主体 | 第46页 |
4.2.5 继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动力 | 第46-4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8-50页 |
5.1 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思想的理论分析 | 第48-49页 |
5.2 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思想的实践路径探讨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