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赖特有机建筑思想的内涵与外延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9-10页
        1.1.3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12-14页
        1.4.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2 研究框架第13-14页
第二章 赖特有机建筑思想内涵第14-20页
    2.1 有机建筑思想概述第14-15页
    2.2 赖特有机建筑思想的形成第15-18页
        2.2.1 特定的历史背景第15页
        2.2.2 源于自然的建筑观第15-16页
        2.2.3 自然法则的转译第16-17页
        2.2.4 结构的艺术第17-18页
    2.3 赖特有机建筑思想的内涵揭示第18-20页
        2.3.1 对赖特有机思想的概括梳理第18-19页
        2.3.2 有机建筑思想的内涵概括第19-20页
第三章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第20-34页
    3.1 场地的有机回应第20-23页
        3.1.1 呈现场地特征第20-22页
        3.1.2 分散建筑布局第22-23页
    3.2 形式的诗意表达第23-27页
        3.2.1 水平化特征第23-24页
        3.2.2 分形几何特征第24-26页
        3.2.3 简洁的特征第26-27页
    3.3 材料的真实呈现第27-30页
        3.3.1 自然材料的本性彰显第27-28页
        3.3.2 人工材料的特性发掘第28-29页
        3.3.3 材料拼贴第29-30页
    3.4 生态策略第30-34页
        3.4.1 建筑采光第31-32页
        3.4.2 建筑风环境第32-34页
第四章 基于结构真实性的建筑诸要素匹配第34-47页
    4.1 建筑诸要素的匹配缘起第34-35页
        4.1.1 结构与形式的统一第34-35页
        4.1.2 日本建筑的整体性第35页
    4.2 结构与材料的织理建构第35-39页
        4.2.1 编织理论第35-36页
        4.2.2 演变历程第36-38页
        4.2.3 案例分析-斯托勒住宅第38-39页
    4.3 结构、空间、形式的要素式匹配第39-43页
        4.3.1 悬挑梁结构第39-41页
        4.3.2 树柱网络结构第41-42页
        4.3.3 树状高层结构第42-43页
    4.4 单元网格体系的隐性控制第43-47页
        4.4.1 单元网格体系第43-44页
        4.4.2 案例分析-雅各布斯住宅第44-45页
        4.4.3 多样的母题第45-47页
第五章 连续性空间与蜿蜒的法则第47-59页
    5.1 连续性空间的产生第47-49页
        5.1.1 形成背景第47-48页
        5.1.2 操作法则第48-49页
    5.2 连续性空间的表性特征第49-53页
        5.2.1 实体中心与空间环绕第49-51页
        5.2.2 墙体错动与平面延展第51-52页
        5.2.3 平面互迭与边界模糊第52-53页
        5.2.4 檐下空间与内外渗透第53页
    5.3 路径组织与蜿蜒的法则第53-59页
        5.3.1 蜿蜒的法则第53-54页
        5.3.2 案例分析-迎宾馆第54-59页
第六章 赖特有机建筑思想外延第59-70页
    6.1 有机建筑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第59-62页
        6.1.1 塔里埃森事务所第59-60页
        6.1.2 新有机建筑第60-62页
    6.2 赖特对当代建筑师的普遍影响第62-70页
        6.2.1 地域性表达-西扎第62-63页
        6.2.2 织理性建构-隈研吾第63-65页
        6.2.3 建筑诸要素的匹配-卒姆托第65-66页
        6.2.4 生态策略的表达-皮亚诺第66-68页
        6.2.5 蜿蜒的法则-藤本壮介第68-70页
第七章 对中国建筑实践的启示第70-72页
    7.1 自然法则指导下的建筑设计第70-71页
    7.2 回归传统的新途径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色彩 形态 光 幼儿园建筑的三要素设计
下一篇:基于现象透明性的建筑空间、形式操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