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3-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16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回顾 | 第10-16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16-21页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6页 |
三、调查对象的确定 | 第16-17页 |
四、资料收集方法 | 第17-18页 |
五、对研究可能存在的批评和对批评的解释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教育与学习的差异 | 第21-28页 |
第一节 教育理念:理论与实践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学习目的:为己与为人 | 第22-25页 |
第三节 师生关系:服从与平等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日常生活实践的差异 | 第28-43页 |
第一节 旅行的意义:在路上与在屋中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课余闲暇:舒适与束缚 | 第29-31页 |
第三节 沟通态度:委婉与直接 | 第31-35页 |
第四节 实习倾向:求变与求稳 | 第35-37页 |
第五节 饮食文化:咖啡与茶 | 第37-41页 |
一、圆桌与平等自由 | 第37-38页 |
二、讲排场,好面子 | 第38-39页 |
三、素食主义 | 第39-41页 |
第六节 宗教信仰:鞭策与寄托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社会关系与交往的差异 | 第43-49页 |
第一节 纵向家庭关系:权利与伦理 | 第43-45页 |
第二节 横向同辈群体:松散与亲密 | 第45-49页 |
一、什么是朋友 | 第45-47页 |
二、朋友群还是朋友圈? | 第47-48页 |
三、美国人的团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5页 |
第一节 以家庭或宗族为基础的情景中心模式与以自我为基础的个人中心模式 | 第49-51页 |
第二节 抽象、理论与科学、实用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内部和谐与外部竞争 | 第52-53页 |
第四节 结语:文化的交流与独立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