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特征匹配的电子稳像算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3 电子稳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1.3.1 电子稳像技术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3.2 相关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电子稳像技术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6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2 电子稳像算法基本理论 | 第17-24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电子稳像算法的原理及系统组成 | 第17-18页 |
2.2.1 电子稳像算法的原理 | 第17页 |
2.2.2 电子稳像的系统组成 | 第17-18页 |
2.3 经典运动估计算法 | 第18-22页 |
2.3.1 基于频域的方法 | 第18-19页 |
2.3.2 基于图像灰度的方法 | 第19-22页 |
2.3.3 基于特征匹配的方法 | 第22页 |
2.4 运动补偿理论分析 | 第22-23页 |
2.4.1 固定参考帧的补偿方法 | 第22-23页 |
2.4.2 相邻帧的补偿方式 | 第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轮廓稀疏化特征匹配的运动估计算法 | 第24-44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基于特征匹配的电子稳像算法简介 | 第24-25页 |
3.3 轮廓提取 | 第25-28页 |
3.3.1 图像预处理 | 第25-26页 |
3.3.2 边缘检测 | 第26-27页 |
3.3.3 形态学膨胀与掩膜处理 | 第27-28页 |
3.4 角点检测及稀疏化 | 第28-34页 |
3.4.1 FAST 角点检测算法 | 第29-31页 |
3.4.2 FAST 算法对比试验 | 第31-33页 |
3.4.3 角点稀疏化 | 第33-34页 |
3.5 特征匹配 | 第34-36页 |
3.5.1 特征描述 | 第34-36页 |
3.5.2 搜索匹配 | 第36页 |
3.6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运动滤波与运动补偿 | 第44-56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图像变换模型 | 第44-46页 |
4.3 运动滤波 | 第46-50页 |
4.3.1 均值滤波法 | 第47-48页 |
4.3.2 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 | 第48页 |
4.3.3 小波滤波法 | 第48-49页 |
4.3.4 阻尼系数法 | 第49-50页 |
4.4 运动补偿 | 第50-52页 |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6-57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附录 | 第66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