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逆变焊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1.2.1 国内外逆变焊机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逆变焊机的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3 数字化技术在逆变焊机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1 数字化芯片在逆变焊机中的发展与应用 | 第13页 |
1.3.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在逆变焊机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4 变极性方波的特点及工艺要求 | 第14-15页 |
1.4.1 变极性方波的特点 | 第14页 |
1.4.2 变极性方波工艺要求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多功能方波逆变焊机总体设计 | 第17-28页 |
2.1 变极性多功能方波逆变焊机设计指标 | 第17-20页 |
2.1.1 直流焊接设计指标 | 第17页 |
2.1.2 脉冲焊接设计指标 | 第17-18页 |
2.1.3 变极性方波焊接设计指标 | 第18-19页 |
2.1.4 方波脉冲焊接设计指标 | 第19页 |
2.1.5 脉冲方波焊接设计指标 | 第19-20页 |
2.2 变极性多功能方波逆变焊机整体结构 | 第20-21页 |
2.3 变极性多功能方波逆变焊机主电路设计 | 第21-26页 |
2.3.1 主电路拓扑结构的选择 | 第21页 |
2.3.2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 第21-26页 |
2.4 变极性多功能方波逆变焊机控制算法的选择 | 第26页 |
2.5 通信协议设计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多功能方波逆变焊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8-39页 |
3.1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8页 |
3.2 系统主控芯片的选择 | 第28-30页 |
3.2.1 内核的选择 | 第28-29页 |
3.2.2 外设的选择 | 第29-30页 |
3.3 控制电路设计 | 第30-36页 |
3.3.1 ARM Cortex-M4 最小系统设计 | 第30-32页 |
3.3.2 ARM Cortex-M4 外围电路的设计 | 第32-36页 |
3.4 硬件电路抗干扰设计 | 第36页 |
3.5 数字面板的设计 | 第36-38页 |
3.5.1 数字面板总体框架的设计 | 第36-37页 |
3.5.2 数字面板芯片的选择 | 第37-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多功能方波逆变焊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9-51页 |
4.1 控制系统软件开发工具介绍 | 第39-41页 |
4.1.1 ARM Cortex-M4 开发环境 MDK 介绍 | 第39-40页 |
4.1.2 FreeRTOS 实时操作系统介绍 | 第40-41页 |
4.1.3 外设驱动库介绍 | 第41页 |
4.2 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41-44页 |
4.2.1 主控制板软件总体设计 | 第41-43页 |
4.2.2 数字面板软件总体设计 | 第43-44页 |
4.3 控制系统软件具体设计 | 第44-50页 |
4.3.1 PWM 控制信号的产生 | 第44-45页 |
4.3.2 通信任务设计 | 第45页 |
4.3.3 数字 PID 控制的实现 | 第45-47页 |
4.3.4 焊接任务设计 | 第47-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多功能方波逆变焊机焊接工艺实验 | 第51-64页 |
5.1 实验平台及实验条件介绍 | 第51-53页 |
5.1.1 样机及实验电路 | 第51-52页 |
5.1.2 实验条件 | 第52-53页 |
5.2 实验样机性能测试 | 第53-55页 |
5.2.1 变换电路驱动波形 | 第53-55页 |
5.2.2 变压器波形 | 第55页 |
5.3 焊接工艺实验 | 第55-62页 |
5.3.1 直流及脉冲焊接实验 | 第55-57页 |
5.3.2 变极性交流焊接实验 | 第57-62页 |
5.4 现场测试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件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