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地下水论文

腐殖土负载纳米零价铁修复地下水中Cr(Ⅵ)、Pb(Ⅱ)和Cd(Ⅱ)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9-22页
    1.1 我国地下水污染情况及危害第9-12页
        1.1.1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第9-11页
        1.1.2 地下水中重金属铬、铅、镉污染的危害第11-12页
    1.2 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修复第12-19页
        1.2.1 纳米零价铁在水中重金属的修复研究第14页
        1.2.2 纳米零价铁的改性第14-18页
        1.2.4 腐殖土在水污染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4 研究意义第21-22页
第2章 H-NZVI的制备和表征第22-32页
    2.1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1.1 腐殖土第22页
        2.1.2 主要实验试剂第22页
        2.1.3 主要实验仪器第22-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4页
        2.2.1 腐殖土负载型零价铁的制备第23-24页
    2.3 腐殖土负载纳米零价铁的表征第24-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H-NZVI去除地下水中Cr(Ⅵ)、Pb(Ⅱ)、Cd(Ⅱ)的性能研究第32-40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2-33页
        3.1.1 实验材料第32页
        3.1.2 实验方法第32-33页
    3.2 不同材料对地下水中Cr(Ⅵ)、Pb(Ⅱ)和Cd(Ⅱ)的修复效果影响第33-35页
    3.3 初始pH对地下水中Cr(Ⅵ)、Pb(Ⅱ)、Cd(Ⅱ)修复效果的影响第35-36页
    3.4 不同重金属初始浓度对地下水中Cr(Ⅵ)、Pb(Ⅱ)、Cd(Ⅱ)的修复效果影响第36-37页
    3.5 材料投加量对地下水中Cr(Ⅵ)、Pb(Ⅱ)、Cd(Ⅱ)的修复效果影响第37-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4章 共存离子对H-NZVI修复地下水中Cr(Ⅵ)、Pb(Ⅱ)、Cd(Ⅱ)的影响第40-45页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4.2 共存离子对H-NZVI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4.3 共存离子对H-NZVI去除Pb(Ⅱ)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4.4 共存离子对H-NZVI去除Cd(Ⅱ)效果的影响第43-44页
    4.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反应动力学研究和修复机理探究第45-53页
    5.1 初始pH对H-ZVI去除Cr(Ⅵ)、Pb(Ⅱ)和Cd(Ⅱ)的动力学的影响第46-48页
    5.2 初始浓度对H-ZVI去除Cr(Ⅵ)、Pb(Ⅱ)和Cd(Ⅱ)的动力学的影响第48-49页
    5.3 材料投加量对H-ZVI去除Cr(Ⅵ)、Pb(Ⅱ)和Cd(Ⅱ)的动力学的影响第49-50页
    5.4 H-NZVI去除地下水中Cr(Ⅵ)、Pb(Ⅱ)和Cd(Ⅱ)的机理探究第50-51页
    5.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53-55页
    6.1 结论第53-54页
    6.2 建议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牛奶中蛋白质与脂肪成分含量检测仪的研制
下一篇:水分管理措施和化学修复剂施用对镉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