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0-14页 |
1.3.1 车联网通信 | 第10-13页 |
1.3.2 串行干扰删除算法研究应用 | 第13-14页 |
1.4 论文研究工作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车联网技术与防碰撞问题 | 第15-27页 |
2.1 物联网与车联网的发展 | 第15-16页 |
2.1.1 物联网 | 第15-16页 |
2.1.2 车联网 | 第16页 |
2.2 车联网架构 | 第16-19页 |
2.2.1 车联网概念 | 第16-17页 |
2.2.2 体系架构 | 第17-18页 |
2.2.3 通信架构 | 第18-19页 |
2.3 车联网中RFID技术 | 第19-20页 |
2.3.1 RFID技术原理 | 第19-20页 |
2.3.2 RFID技术优势 | 第20页 |
2.4 传统防碰撞算法研究 | 第20-26页 |
2.4.1 纯ALOHA防碰撞算法 | 第21-22页 |
2.4.2 时隙ALOHA防碰撞算法 | 第22-23页 |
2.4.3 帧时隙ALOHA防碰撞算法 | 第23-24页 |
2.4.4 动态帧时隙ALOHA防碰撞算法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面向车间防碰撞通信的串行干扰删除算法研究 | 第27-37页 |
3.1 面向车间通信应用的碰撞解除方案 | 第27-33页 |
3.1.1 算法应用场景设计 | 第28-29页 |
3.1.2 批次化标签唤醒方案 | 第29-31页 |
3.1.3 基于串行干扰删除的碰撞解除算法 | 第31-33页 |
3.2 基于串行干扰删除的防碰撞通信算法分析 | 第33-34页 |
3.3 串行干扰删除算法下波束成形技术对车间通信的性能提升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7-59页 |
4.1 仿真系统模型 | 第37-42页 |
4.1.1 系统组成 | 第37-38页 |
4.1.2 数字调制 | 第38页 |
4.1.3 前向纠错码 | 第38-39页 |
4.1.4 块交织 | 第39-40页 |
4.1.5 信道估计 | 第40-42页 |
4.2 基于串行干扰删除的碰撞解除算法仿真设计 | 第42-44页 |
4.2.1 碰撞解除算法仿真场景 | 第42-43页 |
4.2.2 碰撞解除算法仿真系统设计 | 第43-44页 |
4.3 车间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价参数 | 第44-45页 |
4.3.1 连通概率 | 第44页 |
4.3.2 误码率 | 第44-45页 |
4.3.3 接收节点吞吐量与端到端的延迟 | 第45页 |
4.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5-57页 |
4.4.1 信道估计仿真比较 | 第45-46页 |
4.4.2 基于串行干扰删除的通信碰撞解除算法仿真 | 第46-56页 |
4.4.3 传统防碰撞算法ALOHA算法与串行干扰删除算法的比较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9页 |
5.2 下一阶段工作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