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被动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关于桩身侧压力 | 第10-11页 |
1.2.2 关于土体侧向位移 | 第11-13页 |
1.2.3 关于桩基负摩阻力 | 第13-14页 |
1.2.4 关于基床反力系数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4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可门港滨海软土单桩和两桩承台试验研究 | 第17-44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竖向静载荷试验 | 第17-22页 |
2.2.1 试样的尺寸和土体状况 | 第17-18页 |
2.2.2 模型桩传感器的埋设 | 第18-21页 |
2.2.3 试验装置及试验过程 | 第21-22页 |
2.3 试验数据采集与分析 | 第22-28页 |
2.3.1 桩身竖向荷载与桩身沉降的关系 | 第23-24页 |
2.3.2 桩身竖向荷载与桩身内力的关系 | 第24-25页 |
2.3.3 桩身水平荷载与桩身变形的关系 | 第25-27页 |
2.3.4 桩身水平荷载与桩身内力的关系 | 第27-28页 |
2.4 单桩在侧向堆载作用下试验数据的分析 | 第28-35页 |
2.4.1 试验的方法和试验步骤 | 第28-30页 |
2.4.2 侧向堆载作用下桩身位移的分析 | 第30-33页 |
2.4.3 侧向堆载作用下桩身轴力和弯矩的分析 | 第33-35页 |
2.5 竖向受荷两桩承台侧向堆载作用下试验数据的分析 | 第35-42页 |
2.5.1 两桩承台竖向荷载的施加和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2.5.2 竖向受荷两桩承台侧向堆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 第37-39页 |
2.5.3 侧向受荷两桩承台侧向堆载作用下的位移分析 | 第39-42页 |
2.6 堆载作用下单桩与两桩承台的对比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单桩桩-土(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分析 | 第44-74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土(岩)相互作用分析 | 第44-66页 |
3.2.1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 第44-50页 |
3.2.2 算例分析 | 第50-52页 |
3.2.3 桩-岩相互作用分析 | 第52-65页 |
3.2.4 算例分析 | 第65-66页 |
3.3 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土(岩)相互作用模型 | 第66-73页 |
3.3.1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 第66-70页 |
3.3.2 桩-岩相互作用分析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单桩及群桩侧向堆载下的受力性状对比 | 第74-99页 |
4.1 引言 | 第74页 |
4.2 单桩数值模拟分析 | 第74-82页 |
4.2.1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74-76页 |
4.2.2 单桩周边土体位移分布 | 第76-78页 |
4.2.3 单桩桩身位移分布 | 第78-80页 |
4.2.4 单桩数值计算内力分布 | 第80-81页 |
4.2.5 单桩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81-82页 |
4.3 两桩数值模拟分析 | 第82-88页 |
4.3.1 两桩承台位移分布 | 第82-84页 |
4.3.2 两桩承台桩身内力分布 | 第84-86页 |
4.3.3 两桩承台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86-88页 |
4.4 四桩承台侧向堆载作用下的数值分析 | 第88-94页 |
4.4.1 四桩承台的计算模型与参数取值 | 第88-89页 |
4.4.2 侧向堆载对四桩位移的影响 | 第89-93页 |
4.4.3 侧向堆载对四桩弯矩的影响 | 第93-94页 |
4.5 侧向堆载下四桩、两桩承台与单桩的受力性能 | 第94-97页 |
4.5.1 单桩及群桩位移的对比关系 | 第94-96页 |
4.5.2 单桩及群桩弯矩的对比关系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五章 高、低承台被动桩受力性状的数值分析 | 第99-114页 |
5.1 引言 | 第99页 |
5.2 单桩高、低承台桩的受力性能 | 第99-103页 |
5.2.1 单桩模型 | 第99-100页 |
5.2.2 单桩基础桩身位移对比 | 第100-101页 |
5.2.3 单桩基础桩身弯矩对比 | 第101-102页 |
5.2.4 单桩基础桩身轴力对比 | 第102-103页 |
5.3 两桩高、低承台桩的受力性能 | 第103-108页 |
5.3.1 两桩承台模型 | 第103-104页 |
5.3.2 两桩基础桩身位移对比 | 第104-106页 |
5.3.3 两桩基础桩身弯矩对比 | 第106-107页 |
5.3.4 两桩基础桩身轴力对比 | 第107-108页 |
5.4 四桩高、低承台桩的受力性能 | 第108-113页 |
5.4.1 四桩承台模型 | 第108-109页 |
5.4.2 四桩基础桩身位移对比 | 第109-111页 |
5.4.3 四桩基础桩身弯矩对比 | 第111-112页 |
5.4.4 四桩基础桩身轴力对比 | 第112-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结论 | 第114-115页 |
展望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个人简历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