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1 前言 | 第13页 |
1.2 全球气候(温度)变化的趋势 | 第13-14页 |
1.3 增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3.1 增温对水稻营养生长期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2 增温对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的影响 | 第15-16页 |
1.3.3 增温对水稻灌浆成熟期的影响 | 第16-17页 |
1.4 增温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 第17页 |
1.5 增温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17-18页 |
1.6 增温对稻米品质影响 | 第18-22页 |
1.6.1 加工品质 | 第19页 |
1.6.2 外观品质 | 第19-20页 |
1.6.3 蒸煮食味品质 | 第20-21页 |
1.6.4 营养品质 | 第21-22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2.1 试验材料与管理 | 第22页 |
2.2 试验设计和温度处理 | 第22-24页 |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4-26页 |
2.3.1 生长分析 | 第24页 |
2.3.2 花后SPAD动态 | 第24页 |
2.3.3 穗发育研究 | 第24页 |
2.3.4 花粉粒可育率的观察 | 第24-25页 |
2.3.5 水稻柱头花粉数的测定 | 第25页 |
2.3.6 根干重的测定 | 第25页 |
2.3.7 产量和产量构成 | 第25-26页 |
2.3.8 稻米品质的测定 | 第26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6页 |
3 结果 | 第26-48页 |
3.1 不同增温处理的增温效果 | 第26-28页 |
3.2 昼夜不同增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8-40页 |
3.2.1 不同增温处理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2 不同增温处理对水稻分蘖和有效穗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3 不同增温处理对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4 不同增温处理对水稻叶片比叶重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5 不同增温处理对水稻剑叶叶长、叶宽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6 不同增温处理对水稻穗发育特性的影响 | 第33-37页 |
3.2.7 不同增温处理对水稻开花特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8 不同增温处理对水稻齐穗后SPAD动态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昼夜不同增温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1 水稻茎鞘干物质积累与输出转化特性对不同增温处理的响应 | 第40-42页 |
3.3.2 不同增温处理对水稻根干重和根冠比的影响 | 第42页 |
3.4 昼夜不同增温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42-44页 |
3.5 昼夜不同增温对水稻稻米品质的的影响 | 第44-48页 |
3.5.1 稻米加工品质 | 第44-45页 |
3.5.2 稻米外观品质 | 第45-46页 |
3.5.3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 | 第46-47页 |
3.5.4 稻米营养品质 | 第47-48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8-59页 |
4.1 昼夜不同增温对水稻生长性状的影响 | 第48-53页 |
4.2 昼夜不同增温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 昼夜不同增温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54-56页 |
4.4 昼夜不同增温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 第56-57页 |
4.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