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1-2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第12-13页 |
1.理论价值 | 第12-13页 |
2.现实意义 | 第13页 |
(三)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四)理论工具 | 第15-18页 |
1 财政分权理论 | 第15-16页 |
2.组织层级扁平化理论 | 第16-18页 |
(五)结构设计 | 第18-19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七)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9-20页 |
1.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页 |
2.潜在的不足 | 第19-20页 |
二、河南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缘起与实践 | 第20-26页 |
(一)河南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缘起 | 第20-23页 |
1.河南省情的适应性 | 第20-21页 |
2.适宜的地理位置条件 | 第21页 |
3.改革共识和政策支持 | 第21-22页 |
4.多省改革成效显著 | 第22-23页 |
(二)河南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 | 第23-26页 |
1.财政直管 | 第23-24页 |
2.行政直管 | 第24页 |
3.全面直管 | 第24-26页 |
三、河南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成效分析 | 第26-45页 |
(一)河南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成效分析的评价指标组合 | 第26-30页 |
1.设计评价指标组合的逻辑 | 第26-28页 |
2.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28-30页 |
(二)行政效能分析 | 第30-33页 |
1.行政效率提高 | 第30-31页 |
2.服务能力提升 | 第31-32页 |
3.发展环境优化 | 第32页 |
4.自主发展能力增强 | 第32-33页 |
(三)经济绩效分析 | 第33-37页 |
1.经济增长方面 | 第33-35页 |
2.产业结构方面 | 第35-37页 |
(四)社会绩效分析 | 第37-45页 |
1.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 第37-39页 |
2.县域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强 | 第39-42页 |
3.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 | 第42-45页 |
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现实问题 | 第45-53页 |
(一)机构体制问题 | 第45-47页 |
1.府际关系不够协调 | 第45-46页 |
2.机构调整不完善 | 第46-47页 |
3.司法体制改革滞后 | 第47页 |
(二)相关政策问题 | 第47-48页 |
1.政策制定滞后 | 第47-48页 |
2.思维定式导致政策执行不力 | 第48页 |
3.配套设施缺失导致政策难以落实 | 第48页 |
(三)法律法规问题 | 第48-49页 |
(四)政府能力问题 | 第49-50页 |
1.资源开发能力不足 | 第49-50页 |
2.角色适应能力不够 | 第50页 |
(五)权力监督问题 | 第50-53页 |
1.内部监督不完善 | 第51页 |
2.外部监督渠道缺失 | 第51-53页 |
五、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路径研究 | 第53-64页 |
(一)完善顶层设计 | 第53-56页 |
1.协调垂直关系 | 第53-54页 |
2.健全财政体制 | 第54-55页 |
3.改革司法体制 | 第55-56页 |
(二)强化指导支持 | 第56-58页 |
1.理顺府际间关系 | 第56-57页 |
2.优化运行机制 | 第57-58页 |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 第58-59页 |
1.转变政府职能 | 第58-59页 |
2.推进机构改革 | 第59页 |
(四)创新权力制衡机制 | 第59-60页 |
1.注重事前监督 | 第59-60页 |
2.加强协同监督能力 | 第60页 |
3.培育民间监督力量 | 第60页 |
(五)有序扩大改革范围 | 第60-64页 |
1.适度增设省直管县 | 第61页 |
2.因地推动撤县设区 | 第61-62页 |
3.渐次推进改县设市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